歷史上的蝴蝶效應,總教人意想不到。「橡皮」與滿清覆亡究竟有甚麼關係?
香港的中史教科書每每將滿清滅亡總結為「貪污腐敗」、「滿漢種族問題」、「改革不力」等陳腔濫調,淪為普通道德規訓,鮮少以現代化的方法分析、解讀,對讀者汲取歷史教訓的意義不大。藍弋丰所著的通俗史書「橡皮推翻了滿清」嘗試從全球史的角度剖析滿清滅亡的原因,以有趣角度切入這段歷史。
一切得由拿破崙說起。為解決國內貨幣危機,拿破崙將金、銀等大量戰利品帶回法國穩定物價,導致歐洲缺乏白銀、出現銀荒;加上英國鴉片入口,導致清朝白銀外流,加劇通脹,平民百姓需以白銀賦稅,更是苦不堪言。自乾隆後,滿清人口持續增加,地力不繼,亦缺乏現代工具增加農業收成,人口比例失衡,糧食不足,致使民變疊起,如太平天國、白蓮教起事等戰禍連年。而且立憲改革不果,士族支持不再,地方的穩定力量背棄清廷,覆亡只在旦夕之間。
滿清的經濟、人口已飽受壓力,而書名所說的橡皮實是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清末時,滿清多次推動變法改革圖強,圖令國家加快現代化,與列強爭一日之長短。地球另一邊的美國則已開始步入機械化年代,福特車廠 1908 年出產的 T 型車在美國蔚為風潮,間接帶動作為輪胎主要材料的橡膠需求持續上升,掀起一波國際橡膠炒賣風氣。巴西的天然橡膠開發成本漸高、供應下跌,東南亞的橡樹園尚處起步階段,加之橡樹種植和收成需時,全球橡膠供不應求,價格不斷走高,形成泡沫。
其時,遠在中國的上海已具國際城市雛型,不少錢莊票號亦有加入炒賣圖利。及後,美國通過反壟斷法,導致橡膠現貨、期貨被拋空,價格一落千丈。橡膠泡沫爆破,上海的大型錢莊票號亦受牽連而倒閉,而將存款存在錢莊的鐵路公司亦被波及,導致中國出現一場金融風暴。
對現代金融管理、危機成因認識有限的清廷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解決債務問題 —— 向外國借貸。可是,經過多年積弱,清朝的戰敗賠償成為國庫沉重負擔,不少關稅更已抵押到外國手中,借貸無力。盛宣懷提出將民營鐵路國有化,再以鐵路為抵押向外國借貸,一心以財技解決問題。盛宣懷的決定間接引發保路運動,湖南、湖北、廣東、四川等地反對之聲四起,其中以四川的反抗最為激烈,迫得清廷抽調湖北兵力鎮壓川路風潮。湖北防務空虛,為武昌起義的意外成功提供了條件,之後一切已是歷史。就如孫文在「建國方略」中所說:「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
歷史總由很多巧合串連而成,一環扣一環。帝國崩解,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管治系統的崩壞,未能回應時代變化,被迫下放權力,地方充權逐漸取代中央功能。到經濟、金融引爆危機,波及平民百姓生計,致使民眾離心離德,失卻社會支持,終至瓜熟蒂落,步向覆亡。「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世道沉淪之際,切勿小看任一微小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