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尚未獨立時期,英國不撤回議案的代價

A+A-
波士頓市民抗議「印花稅法」。 圖片來源: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以史為鑑,大英帝國殖民治下的北美十三州,在「印花稅法案Stamp Act)」後,不滿英國議會堅持對殖民地擁有徵稅權,導致日後的「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最終更釀成美國革命。假如英國議會當初「撤回」徵稅權,抗爭會否愈演愈烈,或是未知之數。

1763 年,殖民地遍及全球的大英帝國,剛贏得與法國的「七年戰爭」。但高昂的戰爭開支,導致帝國經濟衰退。英國本土稅收水平本已甚高,故戰後的英國領導層決定,向遠在北美的臣民徵稅,分擔本土行政及國防開支。1765 年 3 月 22 日,英國議會通過「印花稅法」,向所有用於商業及法律用途的印刷品徵稅,啤牌、宣傳單張、報紙,甚至遺囑、契約等均在徵稅之列。

「印花稅法」是英國首次直接向十三州殖民地內部徵收的商業稅,過去只會向殖民地徵收對外貿易的稅項。北美人民認為,只有當地議會才有徵收直接稅項的權力。故同年 5 月,「印花稅法」的消息傳至北美時,新當選維珍尼亞州議會(House of Burgesses)議員的 Patrick Henry,在議會提出一系統反對決議(Virginia Resolves)並獲通過。決議否定了英國議會對殖民地的徵稅權。而在麻省波士頓,反對人士更化激烈言論為行動,洗劫當地負責執行「印花稅法」官員 Andrew Oliver 的 房子。翌日,Oliver 宣佈辭職。

印花稅在 11 月 1 日才正式生效,但期間,從新罕布什爾州的樸茨茅夫,至喬治亞州的薩凡納等地均出現類似騷亂。10 月,來自 9 個殖民地的代表,前往紐約參與印花稅法案大會。會上,代表們起草「權利及申訴宣言(Declaration of Rights and Grievances)」,確認只有殖民地議會,方有憲制權力向殖民地人民徵稅。波士頓、紐約及費城等海港的商人,則團結抵制由英國出口的商品,迫使英國商人亦向本土遊說廢除「印花稅法」。值得注意的是,大會當時的訴求只是撤回惡法,並未反對英王的統治地位,重申效忠於國王。

印花稅實施當日,印花銷售商出現大規模辭職潮,令稅收難以推行。同時,多地印刷廠如常印刷,拒絕交付印花稅。鑑於抵制之普遍,「印花稅法」無法執行,英國議會終在翌年 3 月 18 日廢除法案。消息 5 月傳回北美,反對印花稅的組織「自由之子」在波士頓舉行慶祝。然而,英國議會在廢除法案當日,同時通過「宣言法Declaratory Act)」,重申英國議會有權通過任何影響殖民地的法案。換言之,英國議會並未真正撤回「印花稅法」背後的直接徵稅權力,一切只是階段性勝利。

「波士頓傾茶事件」。 圖片來源:Photo by MPI/Getty Images

惡法終於重臨十三州。1773 年,英國議會為挽救陷入困境的東印度公司,通過「茶法(Tea Act)」,允許東印度公司直接向殖民地運送茶葉,而非先經英國,再由有權於殖民地出售茶葉的代理商出口。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毋須再於英國繳納稅款,「茶法」變相令其茶葉在殖民地的價格變得便宜。「茶法」既能挽救帝國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大量廉價格茶葉的銷售,亦似乎有利於殖民地人民。

然而,殖民地人民並不作如是觀。因為假如允許東印度公司直接在當地出售茶葉,意味殖民地商人的生意將被終結。因此,殖民地中著名且有影響力的商人無不強烈反對。至於殖民地的其他人,則認為「茶法」是英國的糖衣毒藥,旨在誘使他們接受英國議會對殖民地的徵稅權。

「茶法」引起殖民地抵制茶葉的規模,乃「印花稅法」危機以來未見。商人及「自由之子」等團體更結成同盟,抵制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阻嚇為東印度公司出售茶葉的代理商。不同城鎮均有成群殖民地人民聚集港口,防止東印度公司船隻卸貨。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於同年 12 月 16 日:一群男子喬裝成原住民,登上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後,砸開茶箱並將之傾倒於波士頓港。

傾茶事件造成大量財產損失,同時惹怒英國。1774 年,英國議會通過「不可容忍法案(Intolerable Acts)」,宣佈廢除麻省的殖民地憲章、關閉了波士頓港,直至當地人作出賠償;同時,任命英國陸軍將領 Thomas Gage 為北美英軍總司令及麻省總督。早在「印花稅法」危機以來,殖民地的激進人士已警告,來自英國的稅收預示英國企圖推翻殖民地的代議制政府,併入英國的暴政之下。是次英國強硬的行動,使不少原本溫和的殖民地人民,相信激進派的說法。

同年,喬治亞以外的 12 個北美殖民地,於費城召開首次大陸會議,共商對策。日後的開國元勛傑佛遜堅持殖民地擁有自治權,提出美國殖民地及大英帝國其他成員的關係,是共戴一君的獨立國家,故只受國君而非英國議會統治。但在 1775 年 4 月,殖民地的民兵與英國軍隊在麻省爆發武裝衝突(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第一響炮打響,令 5 月召開的第二次大陸會議上,不少代表希望採取更激烈行動回應英軍。8 月,國王終於亦宣佈殖民地處於叛亂狀態,禁止當地所有貿易活動。

儘管此時的大陸軍(Continental Army)總司令華盛頓,仍視此為一場內戰,而非尋求獨立分裂的戰爭。但 1776 年春季,獨立思潮已席捲十三州;7 月,大陸會議終於通過「獨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