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專家如何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

A+A-

面對不可理喻的人,我們大可以退席離場就此不談,但若對象是孩子,家長便難以就此了事。「大西洋」雜誌邀請來自哈佛商學院、具 25 年教授談判技考經驗的 Michael Wheeler 及育兒作家 Wendy Thomas Russell,拆解如何應付未建立自我意識,有時無理取鬧得惹人憤怒的小孩(甚至是成人)。

提供選擇

Wheeler 提出一項策略,便是謹慎地賦予孩子選擇權。他以一情境為例:面對拒絕離家出門的孩子,比起試圖說服他上車,家長可以嘗試說:「是時候離開了。當我們到達目地的時,你可以選擇一項想做的活動,我們可以有 5 分鐘的特別活動時間。」利誘的內容因人而異,關鍵是孩子感到有某些決定權,並挽回面子。他指:「如此一來,孩子便不會感到受威脅。」

然而,家長需要謹慎使用這種討價還價的方式。他再舉一個馴養犬隻的杜撰故事說明:一人以食物獎勵來利誘自己的狗離開椅子。另一人見狀,對狗的主人說:「這樣狗學會的,不是牠應該離開椅子,而是只要牠在椅子上,離開時便會得到獎勵。」Wheeler 表示:「家長很可能因此不知不覺開了先例,變相鼓勵孩子的不合作行為。」

育兒作家 Wendy Thomas Russell 是書籍 ParentShift: Ten Universal Truths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Raise Your Kids 作者之一,她認同 Wheeler 的見解,並指:「與孩子討價還價,會令他們只在取得好處時才合作。」Russell 就 Wheeler 的意見補充,指該項選擇可以是談判期間發生的事,例如以「騎膊馬」或賽跑方式到車上去,或是讓孩子選擇出門穿著的衣服,而服從以後的事作為交換條件。

 一同檢視以往成功解決問題的時刻

當孩子火力全開,拒絕一些指令時,家長不應繼續應付孩子拒絕合作的行為,反而應與孩子進行「後設對話(meta-conversation)」,嘗試而更高更闊的視野,討論剛才對話的合理性。Wheeler 引述一位同事 Deepak Malhotra 的見解,他曾任哥倫比亞政府與革命軍和談顧問,認為面對最後通牒時,最好的反應是:置諸不理。然而,套用在小孩身上,情況可能會更加失控。

Wheeler 建議家長與孩子檢視一下過去成功的談判,將與孩子爭持不下的狀態,轉而檢視一直以來的談判過程,例如說:「我們昨天曾成功解決過這個問題,當時是甚麼讓我們成功呢?」

設身處地,以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想法

Russell 建議家長嘗試理解孩子不合作的理由。例如不能期望兩歲的孩子充分明白「分享」的概念、孩子缺乏成人的專注力等。「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滿家長的限制與期望有時是合理的。這個情況下,透過同理心以協商出雙方的協議是成功關鍵。」她解釋,「嘗試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比起表示同意與否,甚至以邏輯跟他們理論,更有效令孩子冷靜下來。」

Wheeler 表示,最理常的談判情景,是雙方都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識,而對孩子來說,這未必是他們的強項。「他們(孩子)仍然有很多不明白的事。」孩子未必是最理想的談判對象,但身心發展成熟的成人同樣未必能達到理想的談判狀態。若一切以同理心出發,無論與大人或小孩談判,結果可能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