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和謊言:紐約的士司機之難

A+A-
圖片來源:Jamie McCarthy/Getty Images

活在大都市,坐的士難是常態:譬如服務時間和地區難以協調,服務、安全和誠信問題,尤其是新興產業面世帶來競爭,導致司機搵食更艱難。

最近「紐約時報」對行業內幕調查,歸咎於不良借貸濫發,導致的士司機的生計受嚴重損害。的士發牌制度和背後的金融系統,從的士司機手中偷走了數以百萬計的財富。

紐約的士牌(taxi medallion)制度創立於 1937 年,以管制當時經常衝燈、濫收費的私人的士。市政府發售的牌照數量達 16,900 個,之後減到 11,787,這個數字一直維持到 1990 年代後期。

最初,的士牌照售價為 10 美元。和所有稀缺品一樣,加上通脹,價格與時俱增,但直到 2000 年代中依然相對穩定。然而,當市政府開始發售新牌,局面開始失控,從 2002 年到 2014 年間,紐約的士牌價格由 20 萬飆升至超過 100 萬美元。

這一次的泡沫於 2014 年底爆煲。「紐約時報」訪問多名的士司機,他們的收入因為貸款購買牌照而一落千丈。正如 2008 年金融海嘯房地產市場爆破,發牌方也降低了門檻,無需按金就可放債,借方債務過高、時期過長,甚至為了讓更多人搶購牌照,發行無限期只還息的貸款(Interest only loan)。

從 2002 年到 2014 年,的士牌價格飛漲,但司機的收入幾乎沒有變過。Uber 進入紐約市場後,的士司機收入更是大減,達到平均每輛車少 10%,最影響收入最低的一群司機。但和牌照價格的插水式下滑對照起來,卻是小巫見大巫。

直到「紐約時報」披露,紐約的政客才開始調查,進行聆訊,草擬立法。最近報名參選 2020 年總統大選的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一口氣下令三間不同機構調查的士行業。獨立司機行會(The Independent Drivers Guild)、紐約的士工人聯盟(New York Taxi Workers Alliance),以及其他代表本地司機利益的團體,都呼籲要免除職業司機繳付今年 2 月起生效的塞車稅(congestion tax)。

去年 8 月,應用程式旗下的士司機在紐約舉行集會。 圖片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紐約的士監管機構稱,乘客繳付的各種附加費,以及車費加價,的士司機都不曾從中獲益。根據今年 3 月數字,紐約的士司機平均每日收入為 219 美元(約 1,700 港元),少於 2014 年同期的 263 美元(約 2,100 港元)。

造成職業司機悲劇的,除了貪婪的放牌公司,還有各種召車應用程式。Uber 也曾和紐約本地四家車行合作,讓司機通過次級租賃合約獲得車輛。方式通常是車行降低每週租車費,以 Uber 司機的收入作抵押,如果司機沒有來得及還款,車行可以遙控鎖車。相關事件遭傳媒披露之後,Uber 於 2017 年底停止了這種經營手法。

2014 年,Uber 曾聲稱紐約 UberX 司機年收入超過 90,000 美元(約 71 萬港元),遭到質詢的時候,卻舉不出一個的士司機的名字。結果 Uber 因為誤導旗下司機對收入的預期,於 2017 年被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罰款 2,000 萬美元。

去年 12 月,紐約市政府終於回應職業司機的困境,市議會通過法案,目標是為職業的士司機爭取時薪增加到 17.22 美元(約 135 港元),獨立外判司機的時薪,則與每小時 15 美元(約 118 港元)的最低工資看齊。法案於今年 1 月生效,預計司機收入可增加接近 10,000 美元(約 7.8 萬港元),為現時的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