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100 年來的政治宣傳,五四運動的正確地位,不容質疑。
但是,這段民國初年的歷史,在教科書裡總是語焉不詳:五四運動「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底是誰爭來了國權,國賊又幹了甚麼?最後山東問題有沒有解決,是誰解決的?一概含糊其辭。
因為北洋政府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被刻意淡化甚至抹煞的存在。
五四運動完了之後,山東問題當然沒有解決,是直到 1921 年底和 1922 年初,美國主持華盛頓會議之後,北洋政府成立「督辦魯案善後事宜公署」,才正式接收青島租界、海關等基礎設施及產業,並以贖買方式收回原本屬於日本的資產。
北洋政府加入協約國,有幸成戰勝國一員,但因為不是主戰國,在巴黎和會上靠邊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北洋政府絕不是後世說的那樣廢柴,他們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目標有很多:首先暫緩償還「庚子賠款」五年,不另外加息。撤銷賠款給戰敗國德奧,廢棄德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銷領事裁判權,特別是要求關稅自主。
許多目標都達到了:蘇共革命之後,北洋政府便趁機收回了沙俄奪取的鐵路權,以及庚子賠款,包括哈爾濱的警權,還出兵西伯利亞保護僑民等,以及保住了外蒙古主權,直到孫中山後來同意讓蘇軍入駐。
同時又趁機收回了德國奧地利享有的租界和留下的外資 —— 從國家主權的角度來看,都是利好,卻都沒有受到民意的關注。
但為何對日本就是硬不起來?這當然是因為北洋政府和日本素有淵源,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是由日本贊助了大半經費。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目標是成立國聯,需要日本加入,於是他奉勸中國在山東問題上讓步,去爭取其他外交目標。
結果在美英施壓之下,日本大使口頭承諾,只要接手德國在青島的特權,可以歸還山東主權,但是這是一個保密協議,由美英法三國政府作保,並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如果不簽約,中國不但得不到戰爭賠款,還要繼續按辛丑條約賠款。這難道不是權衡輕重的外交常態嗎?為甚麼一到中國歷史書就變成了賣國?
於是在民意的逼迫之下,北洋政府的代表團也不免內耗起來:主張簽字的顧維鈞,和反對簽字的王正廷,雙方僵持不下。陸徵祥被視為最大的親日派,還不得不避席。簽字的話,眼前便遭到國內民意的聲討;不簽字的話,則中國未來的國際地位動搖。其實還不止於此,伍廷芳的兒子伍朝樞指出:「南北相爭,並不因山東問題而起,南北統一不能與國際利害併為一談。」—— 這樣觀察的話,北洋政府真正的敵人,不是巴黎和會上談判的對手,而是國內南北分裂的局面,山東問題被放大,很可能就是給南方勢力一個契機。
關鍵時候,梁啟超撰文「聽說…… 云云」,便從法國發電報回國,稱北洋政府要出賣山東。然後才女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發表文章「外交警報敬告國民」,痛心疾呼「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
便有了學生 5 月 4 日上街遊行。
北京的學生領袖張國燾後來回憶,當時學生示威到曹汝霖家門口,有一個學生拾起一塊大石頭,擲向曹父,曹父不良於行,但他的丫鬟捨身為老翁阻擋了襲擊。還有學生衝向曹汝霖的車房,見機點火,趙家樓便起火了。
章宗祥被煙薰得逃出來,於是被學生圍毆,有人用棍子痛毆他的後腦。醫生診斷他頭部挫創,全身各部位打傷兼腦震盪。「頭頂創傷一處,長約 5 厘米,深達骨膜。其他左右肩胛部、脊部、胸部、腹部、腰部及上下肢,有大如手掌以至小如銅幣之傷共 21 處,精神朦朧,應答不明。」因而判斷他「傷勢頗重」。
5 月 10 日,學生領袖許德珩等 32 人一起到地檢廳投案,檢察官問,甚麼人主使,何人縱火,為何動手打人,學生都回答不知道。於是檢察官未能起訴,只好退庭。沒有一個學生站出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樣看來,五四運動有點虎頭蛇尾,或者說雷聲大雨點小,如果不發生,山東問題也是能解決的,最終還是要靠美國,何來賣國呢?反而處處想辦法委曲求全。
真正被賣掉的,其實是北洋政府自己,王正廷反對簽字,認為民意鼓舞,可以促成南北統一。果然,1920 年孫中山就和蘇聯勾搭,聯俄容共,把這個根據法統建立的北洋政府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