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泛泛之交

A+A-

朋友貴精不貴多?有真心朋友就足夠?人傾向珍視與自己緊密連繫的知心好友,相對忽視泛泛之交;但社會學家的研究指出,「弱連結」(Weak Ties)對人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比「強連結」(Strong Ties)帶來更多價值

一項 2014 年的研究指出,擁有愈多弱連結的人會愈快樂,維持弱連結網絡同時能增加人對某一群體的歸屬感。保持社會參與乃人之所欲,就如滿足食慾與尋求安全感一樣。然而一踏進 25 歲,很多人開始萌生「人愈大,朋友愈少」的想法,為人父母之後更甚。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心理學系高級講師 Gillian Sandstrom 發現,弱連結能加強人與社會之間的連繫,尤其在親人朋友身故等重大事件時更彰成效。她表示:「很多人認為不值得花太多時間於弱連結的泛泛之交上,覺得沒太大意義。我們只聚焦下一步,不會停下去享受這一刻。」

此外,在建立弱連結關係時嘗試放開心胸,隨時會將關係由萍水相逢昇華到真正的朋友領域。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傳播學副教授 Jeffrey Hall 指出,與弱連結的朋友進行深度對話所帶來的滿足感,近似與好友促膝長談的愉快感覺。他續指,人傾向對交情不深的朋友有所保留,若嘗試以對待知心好友的方式與弱連結的朋友相處,同樣有機會將之昇華成親密關係。

在社交平台上,不難發現有朋友發帖向朋友徵求好工推介,這亦體現弱連結的功能。Sandstrom 說:「親密朋友的想法與喜好通常與自己近似,資訊並沒有因此而擴展;如此一來,我們應該向不相熟的人學習更多。」

1973 年,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 發表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一文,解釋弱連結的價值。在研究中,他於波士頓市郊隨機抽樣 100 人,訪問這些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如何找到工作,結果發現其中有 54 人透過人脈網絡找到工作,超過半數;在這 54 人中,有 55.6% 受訪者稱只是偶爾與該名介紹者見面,並非相熟朋友。Granovetter 將弱連結比喻為橋樑,容許人傳播以及接收以往未曾接觸過的資訊。

鄧巴(Robin Dunbar)提出「150 定律」,認為一個人能維持的緊密人際關係人數有限;在這 150 人以外的弱連結關係,既不必花太多精力來維繫,亦沒有數量限制。然而就如前文所講,弱連結的朋友不單有其價值,若以真心相待,更有機會提升為親密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