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然踏入令和新紀元,回頭細數,能為平成年代收結的電影作品,倒是想起了 2016 年名導演庵野秀明的重製版「真.哥斯拉」。
美國荷里活版的「哥斯拉」,稍早一點,在 2014 年復刻,口碑一般,續作「哥斯拉 II:王者巨獸」剛好在今個月底上映,不過,整體感覺跟普通科幻怪獸片相若,相信還是日式正宗的「真.哥斯拉」吸引一些。
除了怪獸造型有別,日版和荷里活版的「視點」其實亦有很大分別。簡單來說,美國觀眾看的是商業大片,期待主人公如何置於死地而擊殺異獸,但在日版/原版的故事裡,「哥斯拉」並不是這一場危機的源頭,而是危機的結果,更多篇幅落在剖白這頭滅世怪物的誕生之謎。熟悉庵野秀明的話,都應該認同,「真.哥斯拉」雖是復刻之作,但整部電影的氛圍、節奏和背景音樂,都流露了不少酷似 90 年代「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濃厚個人風格。不明異變怪獸襲擊東京,與「當年」神秘使徒突然現身第三新東京市,末日審判如出一轍。應該說,庵野秀明當年構思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本身就有參考過昭和時代的特攝片始祖,原版「哥斯拉」。某程度上,「真.哥斯拉」相比過去十年庵野秀明自立門戶推翻原案重製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系列,更是回歸早期 SF 研究興趣,補完了他在殿堂級動畫師以外的創作版圖。
且說,誕生於 1954 年的原版「哥斯拉」,一隻猙獰而巨大的遠古怪獸,因為人類的兵器試驗而從海洋深處驚醒,繼而登陸東京,進行大肆破壞。追本溯源,遠因是二戰時期廣島、長崎原爆造成的社會傷痕和潛在恐懼,歷經十年而不散,近因則是同年震驚日本的「第五福龍丸號事件」。當時美軍在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進行水底氫彈測試,由於試爆產生的輻射能量超乎預期,導致於附近安全水域捕魚的第五福龍丸號船員皆受到輻射感染至死,引起全日本的反核浪潮。而「哥斯拉」的故事背景,其實都在影射此事。
其後,平成時代的「哥斯拉」系列經過不斷商業式翻拍,早就拍無可拍,拍得乏善可陳。到千禧年間更淪為粗製濫造的老派特攝片,亦完全偏離了當初的社會政治色彩。直至 2015 年,片商決定時隔十多年,重製「真.哥斯拉」,而時間點,剛好對照了日本在 3.11 福島核災後的新一波平成反核思潮。因此,2016 年上映的新版,是重製、是回歸作品原點,也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藉著一頭全身散發輻射高能的謎之凶獸,電影再度提醒核能科技的潛在威脅,亦著墨於日本社會耽於安逸的當代假象。外表看來先進文明的發達城市,面對巨大災害時根本脆弱得不堪一擊,而毫無危機應變經驗的政府高官,所謂精英雲集卻如同一盤散沙,議而不決,意見分歧,不同階級、部門之間甚至相互搪塞責任,兼且欠缺國際外交手腕。矛頭所指,儼然代表了部分日本國民的心聲,批判政府於 3.11 災後處處應對失當的亂局。
新版「哥斯拉」的最終下場,無疑亦充滿警世意味。這頭跨世代的魔物,一個足以摧毀日本的核災威脅,人類當下並無能力化解,只能暫時將之凍結,逃過一劫。電影既致敬了這一代為抵禦核災事故,挺身保護民眾的前線死士,同時,對未來新世代的科技和社會發展予以寄望。(亦包括日本的國際關係?因為女主角石原里美仍決心去競選美國總統,促進美日互助。)
東京灣從不平靜,從昭和到平成,屢次回歸的「哥斯拉」,正好說明了一切文明傷痕皆無法彌補、撫平,人類總會一錯再錯。或許,電影製作人心裡有數,孕育自令和紀元,前所未見全新姿態的「哥斯拉」,從世代交接的那一刻開始,已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醞釀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