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冷戰戀曲」的留白,與「羅馬」的淺白

A+A-
電影「冷戰戀曲」劇照。

「冷戰戀曲(Cold War)」開局,女主角應徵歌舞團。身邊乖乖女在熱身在準備,女主角一臉輕鬆,叫對手示範一下,便騎劫了對方的首本名曲,兩個人一齊表演。有個唱得出色但緊張到死的拍檔作配襯,女主角不得理性女考官歡心,但輕易吸引感性考官男主角的視線。男人不壞,女人不愛;調轉說,也合理。

要一帆風順平平淡淡過一生,應該找一個沒甚麼理想、沒甚麼思想的女朋友。選擇了一位任性到極的藝術家,注定充滿戲劇性。一對情人,相戀於共產主義控制下的波蘭,男方打算齊齊私奔去自由的法國,女方基於對個人成就和地位的重視,也太過相信愛情的力量,臨陣退縮,搞到二人分隔兩地。如果個性不致太過任意妄為,大概就會各自結識新歡,另有新生活,最多閒來懷念一下。偏偏女主角是個天性不受控制的烈女,想盡辦法情願嫁給一個沒感情的意大利人,也要找方法去法國會一會舊情人。如果個性不致太過自私自利,大概就會開開心心、幸幸福福地在巴黎行到人生盡頭。偏偏女主角是個需要找到自己位置的事業型女性,身處異地難以適應,突然之間又一聲不響回到家郷,終於把簡簡單單的兩情相悅,搞到可歌可泣的人間悲劇。都是同一句,如果你係要揀一個風情萬種的尤物作為終生伴侶,請預先有嘔心瀝血的預算。

作為應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導演的提名作品,「冷戰戀曲」難免被拿來跟「羅馬(Roma)」比較。不只同為黑白片,兩者也屬於導演的兒時回憶。墨西哥導演 Alfonso Cuarón 將一手湊大自己的女傭的一小段經歷,鉅細無遺地改編成電影;波蘭導演 Pawel Pawlikowski 剛剛相反,以父母的一生作為藍本,側寫波蘭幾十年來的政治局勢演變,但處處留白。在講求快靚正、簡單清楚易明、唔使太用腦的美國,「羅馬」贏晒,很正常;「冷戰戀曲」贏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可惜就可惜在康城影展抵制網上串流平台,Netflix 出品的「羅馬」棄戰,否則,兩種不同取態在最能夠接受不同表達形式的歐洲進行大戰,戲碼根本跟電影本身一樣精彩。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