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愛好者,大致分為加奶和不加奶兩類。偏好加奶的人,如今逐漸意識到他們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奶,甚至成為熱潮。
隨著愈來愈多人開始尋找傳統乳製品的代替品,並受益於一些喜歡喝牛奶咖啡(lattes)的咖啡愛好者主動推廣,來自瑞典的 Oatly 近年藉此走出歐洲市場。據 CNN 所指,該品牌現時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不斷飆升,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亞馬遜網站出售的紙包裝 Oatly,定價更高達 25 美元(約 200 港元),是一般零售價的 3 倍以上。
市場研究公司 Euromonitor 數據顯示,美國的牛奶市場正逐年萎縮,預計今年將會再跌 2.5%。此消彼長之下,大豆、杏仁和燕麥奶等作為替代品的植物奶,市場規模一直擴大,預計今年增幅達 5% 以上。Euromonitor 預計,今年各種牛奶替代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180 億美元,較 2018 年增長 3.5%。而今年全球牛奶市場規模預期將略低於 1,200 億美元。
Oatly 行政總裁 Toni Petersson 接受 CNN 訪問時表示:「公司在歐洲市場的增長大致穩健,畢竟我們已在該市場發展了一段時間。但後來,當我們開始進入美國市場,這股(燕麥奶)熱潮就來了。」他坦言:「我們都沒預計過它會搶手到這個程度。」
在美國一炮而紅的 Oatly,今年已在新澤西州開設了首家瑞典以外的廠房。由於需求量大增,公司明年將於猶他州開設另一家廠房,同時亦考慮在荷蘭設廠,應付英國和德國的需求。Oatly 預計,今年的總收入將大幅增加超過一倍,達到 2.16 億美元。該公司在 2018 年仍然錄得虧損,今年則應該維持收支平衡,並預計在 2020 年實現盈利。
下一部署,是進軍亞洲市場。
Oatly 從去年開始積極打入香港市場,打算藉此拓展中國的商機,但相對歐美國家,推廣燕麥奶的難度較高。Petersson 表示,對很多香港及中國消費者來說,燕麥奶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提起「奶」,大家基本上只會想起「牛奶」,只有極少人會聯想到貨架上其實還有植物奶。於是,Oatly 的營銷計劃,便包括先吸引消費者的興趣,並且加深其對燕麥奶產品的認識。
在香港,Oatly 已陸續跟星巴克(Starbucks)和幾家本地咖啡店展開合作計劃。而在美國,Oatly 的合作夥伴則包括 Intelligentsia,Blue Bottle 和 La Colombe 等精品咖啡店。另外,紙包裝的 Oatly 燕麥奶產品,如今也陸續在 Whole Foods、Target 和 Sainsbury’s 等連鎖超市上架。
燕麥奶熱潮亦隨即帶來激烈的業務競爭。Oatly 在美國市場已經出現競爭對手:在英國和香港,星巴克的確是 Oatly 的合作夥伴,但星巴克在美國的精品烘焙工房(Reserve Roastery),卻是跟來自紐約的 Elmhurst 合作。Petersson 表示,星巴克如今尚未對其燕麥奶供應商有最後決定。
與此同時,其他品牌亦開始積極涉足燕麥奶市場。百事公司(PepsiCo)旗下的桂格燕麥(Quaker Oats),以及法國乳製品生產商達能(Danone)旗下的 Silk,兩家公司都憑著本身擁有的物流和供應鏈優勢,乘勢推出燕麥奶產品。
「競爭當然會變得激烈。」但 Petersson 強調,與其他品牌不同,Oatly 在燕麥奶領域已經營了 25 年:「我們生產燕麥奶的方法⋯⋯ 背後有著很多技術細節。你很難隨意跳進來,然後抄襲我們。」
Petersson 又指出,Oatly 現時銷量大增,約有一半是歸功於那些從牛奶轉喝燕麥奶的消費者。他認為,最大助力是社會世代交替中,新一代的購物習慣有所改變。除了因為普遍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亦因為生產植物奶本身需要較少的水和土地資源,碳排放量更少於生產傳統牛奶。在追求環保效益的世代,減少購買乳製品正符合新一代的消費原則。
Petersson 表示:「這不僅僅跟產品有關。擁有一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長遠宗旨,也是一家公司能否得到新生代支持的重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