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成為候選人拉票造勢工具

A+A-
印度愛國大片 PM Narendra Modi 海報,主角莫迪由演員 Vivek Oberoi 飾演。 圖片來源:路透社

「印度不會懼怕恐怖,讓恐怖懼怕印度!」這類愛國大片的露骨台詞,無論放在哪個國家,相信大家都不以為然,但由敏感角色、在敏感時刻說出口,卻可觸發軒然大波。印度下週即將舉行國會大選,一齣以現屆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為主角的傳記電影,居然就在今個星期五(4 月 5 日)公映,把莫迪神化為印度愛國英雄,對選情的影響顯而易見,叫一眾反對派領袖及輿論譁然。

這套電影名為 PM Narendra Modi,開宗明義為莫迪本人造勢。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雖然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力圖撇清關係,但國會反對黨議員怒斥,人民黨幕後策劃整場大戲,背後動機昭然若揭。

製片商向印度選舉委員會申報,電影是以私人資金製作,但毫無疑問,電影由主題內容到宣傳活動,仿似連串選舉拉票活動。電影由支持莫迪的演員 Vivek Oberoi 主演,他在本月初發佈預告片時,已經多次以人民黨選舉口號「莫迪使一切可能(Modi Hai to Mumkin Hai)」回應記者提問,宣傳活動更有資深人民黨黨員出席。

製片人兼編劇 Sandip Ssingh 接受訪問聲言,他只是想訴說一位「啟發印度人民」的「偉人故事」,甚至聲稱:「我做的事無關政治、政治人物或任何政黨,(反對黨)如此害怕一部電影,難道說他們對自己在國家和各邦的政績表現沒有信心?」

除了反對黨以外,不少評論都認為此電影動機太過明顯,要求當局勒令中止放映。「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影評人 Raja Sen 坦言,電影由 1 月開始拍攝,到 4 月公映,時間配合得天衣無縫,可為莫迪改善公眾形象。

縱然反對黨及公眾聯署請願,要求中止電影公映,但德里及孟買高等法院最終駁回要求。Ssingh 則回應說:「這部電影得到公正裁決,我們很高興。我們相信法律和制度,期望電影能夠如期公映。」

根據預告片及劇情簡介,電影將以年輕莫迪在火車上賣茶開始,講述他如何輾轉投身政治,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 state)擔任近 13 年首席部長,營造莫迪一貫硬朗的形象。在短短 2 分半鐘的預告片中,最具爭議的畫面,莫過於面對 2002 年古吉拉特騷亂時,戲中莫迪表現得一臉神色哀傷。

這場騷亂由伊斯蘭教與印度教衝突造成,導致超過 1,000 人喪生,大部分是穆斯林。當時莫迪貴為當地首席部長,一直被指袖手旁觀,為人詬病,美國甚至曾因此拒絕莫迪的簽證申請。但莫迪升任總理至今,始終否認在事件中有錯。預告片透露的電影內容,難免被指有漂白歷史,為莫迪洗脫污名之嫌。

預告片另有一幕,可見戲中莫迪揮舞著印度國旗,與士兵身處克什米爾(Kashmir)大橋上,無懼猛烈攻擊,奮勇向前。莫迪傳記 Narendra Modi The Man, The Times 作者 Nilanjan Mukhopadhyay 向 BBC 評論說,這場戲是為莫迪度身訂做,把他描繪為對抗恐怖主義的英雄,煽動反巴基斯坦情緒,迎合人民黨現今的政治論述。「他的過去被扭曲,以迎合當下。」

除了這部傳記電影,影片串流平台 Eros Now 亦即將放映劇集 Modi: Journey of a Common Man,同樣以莫迪為主角;今年 1 月上映的電影 The Accidental Prime Minister,以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為主角,同樣被公認為政治宣傳;同期戰爭片 Uri: The Surgical Strike 講述 2016 年印度軍事基地遇襲後,軍方在巴基斯坦治理的克什米爾展開秘密行動,切合莫迪所鼓動的民族主義情緒。

影評人 Raja Sen 形容,過去數十年來,Bollywood 一直受到嚴格審查制度監管,明目張膽的政治電影相當罕有。最近幾個月來,政治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絕對是史無前例」。雖然城市精英階層普遍對此冷嘲熱諷,認為這些電影硬銷愛國,內容誇張失實而不屑一顧,但 Raja Sen 警告,電影宣傳攻勢在農村相當奏效,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村基層往往信以為真,勢必左右大選。「他們認為這些故事不可能造假,否則無可能獲准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