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新常態:滴酒不沾

A+A-
圖片來源: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英國人的飲酒文化聞名於外,他們喜歡三五知己到酒吧喝酒。而對於不少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説,他們都剛好到達合法飲酒的年齡,酒精自然變成聚會、派對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放縱青春的大學環境下,不少人本來滴酒不沾,最後也逃不過朋輩壓力,但愈來愈多學生拒絕合群

和不少大學生一樣,史雲斯大學的法律系學生 Emily Proctor,對於即將離開家人、面對未知的社交環境感到憂慮,而她自覺因為是個滴酒不沾的人,一定很難合群:「以我所知大部分大學生活都離不開飲酒作樂,特別是第一年的時候,因此有些擔心。」

Proctor 申請學校住宿時,特意選擇「不喝酒」的。她解釋:「我不想和那些經常去派對玩,然後一副醉醺醺樣子回來的人來往,我想和一些與自己相似的人輕鬆地相處,而不是每晚出去玩。」最後,她認識到一群會一起玩卡牌、去戲院看電影或出外吃飯的朋友。

Proctor 絕不是異類,根據倫敦大學學院一份研究顯示,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意喝酒,有 36% 介乎 16 至 24 歲的全日制學生表示不會去碰酒精。研究負責人 Linda Ng 博士表示:「這令到不喝酒的行為愈來愈規範化,更多年輕人更容易去拒絕喝酒。」她相信喝酒的整體人數下滑,會令年輕人更願意遠離酒精。

有學生主動組織社團,關注酒精問題和舉辦無酒精的活動。圖為紐卡素大學「清醒社團」的主席 Maria Marr。 圖片來源:Newcastle University Sober Socials Society/facebook

英國全國學生會的福利副主席 Eva Crossan Jory 說,雖然大學生活少不了會喝酒,但因為學債和讀書的壓力,令更多學生選擇減少外出玩樂,反而有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兼職打工,而且不僅限於週末,幾乎像是全職工作一般。

雖然大學生喝酒已經被默認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少大學都嘗試擺脫這種文化,例如史雲斯大學、聖安德魯大學和鴨巴甸大學都提供沒有酒精的住宿環境。鴨巴甸大學學生會要求所有社團,在準備週(freshers week)都舉辦至少一次沒有酒精的活動;布里斯托大學亦在迎新週舉辦一些不會喝酒的活動,同時在吧枱提供更多無酒精飲品;侯城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的學生會主席 Osaro Otobo 表示:「有不少同學都不再如 5 至 10 年前的學生般喝得如此瘋狂,當中亦有因為文化或宗教原因而滴酒不沾,因此我們把會所之夜的活動由一星期兩次減少至一星期一次。」

學生亦會組織自己的無酒精社團,例如紐卡素大學的學生 Maria Marr,她是「清醒社團」(Sober Socials Society )的主席,社團於 2017 年創立,由最初 20 名會員增加至現今 57 人,聚會通常是喝喝熱飲、吃吃蛋糕。Marr 說:「大家意識到並不需要向同儕壓力妥協,我們長大雖然少不免要喝酒應酬,但並不是人人都喜歡那味道,我才不會花錢去喝酒。」

如果想在大學遠離酒精,Marr 建議,應該了解哪些社團或活動不是必定要飲酒的,並且要坦白自己的喜好 ——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人們當然都會鼓勵你喝一點,但你需要好好推辭掉,不用因為不合群而感到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