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手擋藥廠財路,FDA 局長誓言消滅藥價大戰

A+A-
為了對抗高漲的生物藥價,美國猶他州的 Intermountain Heathcare 聯合其他健康醫療機構開設了非牟利藥店 Civica Rx。 圖片來源:George Frey/Getty Images

自從 2017 年被美國總統杜林普欽點上任以來,FDA 局長 Scott Gottlieb 一再於醫藥界投下改革震撼彈,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貫徹杜林普的藥價政策:降低生物藥的價格。

近幾年,降低藥價顯然已成為各國共識,去年 7 月,輝瑞(Pfizer)就點燃了美國藥價大戰,雖然最終因杜林普喊話,讓輝瑞為首的幾家大廠允諾暫不調漲。然而,去年 11 月輝瑞仍宣佈自 2019 年 1 月起,旗下藥物將平均調漲 5%,此舉再次引起美國社會反彈。

一般的藥可簡單分為化學藥(小分子藥)與生物藥(大分子藥)。前者如阿士匹靈,以化學合成方式製造。同一個有效成分第一個上市的產品稱為原廠藥(Originated brand-name Drugs),須通過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具有專利期。當專利期一過,其他藥廠可仿製。

Scott Gottlieb 上任以來備受好評。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後者是以生物技術開發,在動植物或微生物體內形成。同一個有效成分第一個上市的產品稱為原廠生物製劑(Brand-name Biological),同樣須通過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具有專利期。當專利期一過,其他藥廠可仿製,但須通過第一和一個第三期臨床試驗才可上市,這就是所謂的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

根據 Frost & Sullivan 出版的報告,2017 年的 10 大暢銷藥物中,有 8 種為生物藥,該銷售收入總額為 678 億美元,佔 2017 年 10 大暢銷藥物總銷售收入的 82.5%。

另一家調研機構 Evaluate Pharma 也預測未來 4 年,生物製劑將會繼續維持強勢的市場地位,市場份額也將會從 2016 年的 25%(2,020 億美元)上升到 2022 年的 30%(3,260 億美元)。

藥品的分類定位與相關規範,決定了藥價的高低。以糖尿病患者必用的胰島素為例,1921 年加拿大醫生 Frederick Banting 從活細胞內發現胰島素,團隊以 3 美元的價格將專利賣給多倫多大學,接下的一世紀內,這個藥物的價格不僅沒有降低,反倒在過去 15 年內暴漲了 3 倍。

根據 FDA 引用美國國會研究服務中心 11 月中旬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禮來(Eli Lilly)、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及賽諾菲(Sanofi Aventis)三大藥廠聯合壟斷下,胰島素的價格從 2001 年到 2015 年,從 35 元美元飆漲到 234 美元。有病患甚至因為付不起高昂的藥價而死亡。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胰島素被藥廠操弄為化學藥類,無法適用生物相似藥的規範進行大量生產。

這個現象讓 Scott Gottlieb 非常不滿,他認為,藥廠透過各種鑽法規漏洞謀取暴利的方式,已經嚴重損害到人民的權益。醫藥專利的存在不再只是單純的保護發明者與大眾利益,更多是為了阻礙對手發展。

為此,他決心在 2020 年 3 月推動新政策,所有過去須經「新藥查驗登記」(New Drug Application,簡稱 NDA)審核的生物製劑產品,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人體生長激素(HGH)等,將重新歸類,由美國公共健康服務法(PHS Act)規範,通過「生物產品許可申請」(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即可上市。

他並宣示,FDA 將加強與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的合作,未來將更審慎判斷哪些才是真正該獲得專利的產品。在 Scott Gottlieb 的改革下,藥廠透過專利賺取暴利的日子恐怕不會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