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府並非新鮮事,隨著互聯網及流動技術普及,全球各地政府利用電子方式,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和讓公眾參與活動,以減低行政成本,及提高施政透明度。說起電子政府,近年國際媒體不乏對歐洲「小國」愛沙尼亞的報道,標榜其為「科技大國」、「電子政府」之新星。2017 年,「紐約客」發表了一篇題為「愛沙尼亞,電子共和國 」的文章,「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福布斯」等主流媒體亦有對之稱讚有加。到底愛沙尼亞的「強」,強於哪裡?
愛沙尼亞成就在哪?
事實上,愛沙尼亞早於 2001 年已建立電子政府的基礎,推出名為 X-road 的基礎設施和強制的國家電子身份證。X-road 是用連接分散數據庫和交換數據的操作平台,可供公共和私營部門參與者使用,為數據交換和數字服務交付提供安全可靠的操作。電子身份證則讓公民可以通過電子識別,並使用電子簽名。
X-road 和電子身份證兩大支柱,使公民可以對任何合同作電子簽名,可以用於大部分公共服務、購買處方藥物、交稅及投票等。不過還有一些例外,如結婚、離婚或轉讓財產,據稱是因為政府希望人民能親自參加一些重大的人生活動。
現時有超過 2,300 項公共和私人服務使用 X-road。愛沙尼亞只有 130 萬人口,電子簽名共使用近 3.5 億次。電子身份證的滲透率接近 100%,地方和全國選舉 3 成的選票是以電子方式投票,幾乎所有個人所得稅申報和醫療處方都是在線完成,醫院和家庭醫生持有的大多數醫療記錄都可以在網上查閱。愛沙尼亞政府聲稱,其電子基礎設施節省了相當於 GDP 2% 的開支。
在政策設計方面,愛沙尼亞秉持幾個原則:
- 無歷史包袱原則:數碼基礎設施不應使用多於 13 年的技術解決方案。
- 構建先於購買原則:優先考慮從頭開始構建系統,而不是從資訊科技供應商處購買現成的軟件系統。這尤其適用於愛沙尼亞早期階段的電子轉型。
- 只須一次原則:企業和公民只須向信息政府當局提交一次的資料,政府可以通過數據交換平台 X-road,向機構提供數據或交換數據。
- 互操作性和安全原則:並不尋求創建統一的數據庫和信息系統,重點是安全、可互相操作的數據系統。
國際媒體的關注,與愛沙尼亞的國際排名卻有些許差距。單看歐盟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ESI),2017 年愛沙尼亞是歐洲「電子公共服務」領域排名第一的國家,2018 年仍排列第二。然而,在大多數其他電子政府的排名中,愛沙尼亞的電子化成就並不十分耀眼。在上述的 DESI 綜合排名中,愛沙尼亞於 2018 年排名第 9,於聯合國 2018 年的電子政府調查,全球排名第 16 位。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管理教授 Rainer Kattel 解釋,這反映愛沙尼亞電子化成功的本質:乃基於愛沙尼亞完整和普及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但其成功與其他電子化的成就無關,如數碼民主(digital democracy)、公民參與和福利社會轉型等。
初生之犢志不窮
以愛沙尼亞的人口,能取得如此成績,可算驕人。Kattel 認為,愛沙尼亞的成功或源自背後的「隱藏之手」:「政策制定者推動有遠見的變革,但不預先考慮所有的挑戰和風險。這種方法有時會導致意想不到的新認知、創造力以及,在這種情況下 —— 成功。」1992 至 1994 和 1999 至 2002 年擔任總理的 Mart Laar,對於愛沙尼亞的經濟轉型舉足輕重。「年少輕狂」,他曾經說過:「我 32 歲,我年輕而且瘋狂,所以我不知道甚麼是可能的,甚麼是不,所以我做了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無形推手也許來自天性的「嫉妒」。在一海之隔,芬蘭和諾基亞的成功成為 90 年代的參考之一:「愛沙尼亞的『諾基亞』會是甚麼?」1991 年愛沙尼亞重新獲得獨立後,第一任總統 Lennart Meri 這樣問道。
愛沙尼亞儘管曾經是蘇聯境內經濟和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卻選擇不繼承既有的經濟,希望能與「舊」不同,「資訊科技」猶如理所想然的解決方案。破舊才能立新,當資金短缺的新國家需要更換沿用自 30 年代的電話系統時,芬蘭免費提供了 70 年代後期的模擬系統,但前愛沙尼亞總統 Toomas Ilves 拒絕提議,認為目光應放在投資數碼技術。
此外,蘇聯的遺產也有功勞。愛沙尼亞還通過各種蘇聯留下的科學研究所,為信息通信技術提供了大量的研發人才。說香港是沒有人才嗎?沒有人有此遠見嗎?從來不是。在 1991 年高錕就發表著作,提出資訊科技應是香港最首要發展的領域。但如同高錕最初提出光纖技術般,這遠見曲高和寡,無人問津。高錕相信,香港發展成世界電子貿易中心,一定比世界其他地方優勝,因為香港能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和更便宜,能協調和幫助世界各地。
到了 2019 年,港府派發 4,000 港元的「關愛共享計劃」,仍不設網上電子遞交申請。官方解釋,設立網上系統或需長達 18 個月,為「趕快」開始接受申請,故不設網上申請系統。結果是表格不足引致混亂,市民亦要花不少時間填寫和投寄表格。香港特區政府提倡推廣電子政府服務,但「愛」卻是要做出來,去打破官僚主義,才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