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尾開始,NHK 播出一連 6 集、名為「東京再生」(東京リボーン)的特備節目。宣傳海報上的身穿橙紅色外套的背影深深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因為那是 1988 年著名動畫電影「Akira」的主角金田。節目介紹說是用「Akira」來介紹東京奧運會,聲稱有大友克洋擔任片頭設計監修,藝能山城組的山城祥二擔當音樂。這不就是「Akira」的班底嗎?於是我開播前 5 分鐘已坐到電視前,看了 15 分鐘才發現中伏,原來是個宣傳東京 2020 奧運建設的廣告特輯。
「Akira」之所以與奧運拉上關係,是因為故事預言了 2020 年的東京奧運會,還在劇末的決戰中,把建成一半的運動場館連帶整個城市轟成渣。「Akira」的故事與其歷史意義在此不多講,不知道的請自行 Google。而上述 NHK 特備節目是用金田駕電單車飛馳於繁華都市的 CG 動畫開場,配上一段獨白,然後就是奧運場館的建築介紹。史無前例地先在地面建屋頂,再沿柱子升上去;把屋頂預製部件,一片片沿圍牆滑進去之類。建築本身是厲害的,不過我對建築技術知識不足,無從判斷有多厲害。然而最令人感到違和的是,用一個在電影中炸掉奧運場館的角色(雖然不單是他一人在炸),來介紹現實世界的奧運場館興建這件事。
「Akira」的世界中充滿了腐敗的政府、奇怪的新宗教、還有道德倫喪的民眾,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的城市,在年青的角們的打鬥中被炸成一片廢墟。普遍解讀裡,這是一個年青世代反抗保守價值的故事。對照 80 年代末日本經濟放緩,過去被高速發展壓下去的社會問題浮現,年青人渴望革新舊有的社會。「Akira」將意識形態的衝突化成叛逆的暴走族與異能大戰,最後的都市廢墟象徵了破滅的兩面性:「毀滅所有」、或者「重生」。這個 NHK 節目的文化邏輯就是建基於後者,挪用「Akira」的目的就是為了示現廢墟的重生:始於 80 年代的衰退已經結束,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好,來年的奧運就是重新出發的契機。
NHK 節目裡包括了這種正能量式的政治意涵是可以理解的,亦無甚麼不妥。當過去不受重視的次文化,都變成「Cool Japan」中的國家文化政策。筆者只不過是看見過去龐克式的叛逆金田,在國家公營電視台的節目中說著滿嘴的體面說語,感覺就是有點難受。然後又想到電影前段,金田被警察抓了,在塞滿人的審訊室中,為了脫身梳起個七三分界頭扮好孩子,牛頭不對馬嘴地說著胡話。如此對比著看,筆者又禁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