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英國的艱難時世

A+A-

2018 年底聯合國赤貧及人權監察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依靠食物銀行的人,露宿街頭的人,無家可歸的人,節節上升。這份報告的作者 Philip Alston 批評,21 世紀英國仍有一半的兒童出身貧窮,不僅是國恥,也是社會大患和經濟災難。

這份報告立即引發了英國國會激辯,矛頭指向保守黨政府連年削減社會福利,8 年來奉行「財政緊縮(Austerity)」政策。

記者 Katy Fallon 訪問多家英國慈善組織負責人,其中負責全英國 420 家食物銀行的非政府慈善組織 Trussell Trust 警告,至去年年底,食物銀行的預算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聯合國報告和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都認為,導致食物銀行規模增長的罪魁禍首之一,是保守黨 2010 年醞釀推出的「統一福利救濟金(Universal Credit)」改革,簡化福利制度,將各種不同的福利統一為每月派發的救濟金。

此一改革從 2013 年開始推行,目標是 2017 年在全國實行,但是至今仍未在全國實行,原因之一是 IT 技術失敗,管理問題頻發。「衛報」於 2018 年 10 月發表一封由多個貧困及露宿者組織領袖聯名的公開信,稱 5 分之 1 合資格的人都申請不到該筆救濟金。因為申請手續太過複雜,福利金從申請開始至領取到手,需時 5 個星期,最長的延誤達 12 個星期致使貧困家庭得不到應有的支援。

食物銀行組織 Trussell Trust 指英國當局救濟金政策,令食物銀行預算大幅上升。

Trussell Trust 去年 4 月報告稱,食物銀行的申請人數有 4 倍增長,其中 52% 的人,需要的是 3 天應急食物包的派發,而這些人都來自統一救濟金已經派發超過 12 個月的地區。食物銀行的義工稱,等候時間太長,導致許多申請人陷入財務危機,負擔不起食物,只能向食物銀行求助。

與此同時,流離失所者的增長趨勢也令人不安,去年年底統計數字顯示,英國目前有超過 12 萬兒童,都只能暫時棲身於供應床位和早餐的 B&B 宿舍,數字是 12 年以來最高。住屋慈善組織 Shelter 指出,2018 年整體無家可歸人數可能有 32 萬人,比 2017 年增長 4%,每 200 人有 1 人無家可歸,這仍只是保守估計。官方數字則顯示,從 2010 年到 2017 年,流離失所的人口,增加 169%。

倫敦東部 Newham 是英格蘭流離失所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4 分之 1 的人有住屋危機,14,500 人只有暫時住所,76 人露宿街頭。大倫敦區整體流離失所的人達 17 萬,比例為 1:52。

專門研究貧窮的 Joseph Rowntree 基金副總監 Chris Goulden 則表示,導致貧窮的原因十分複雜,通常而言有三大主因:首先,一直低收入,沒有增加收入的機會;其次,住房價格持續高漲,以及可支配的收入減少。獨立慈善組織 Trust for London 調查,即使在倫敦,58% 的在職人士依然貧困,因為租金太高,幾乎無以負擔。許多僱員的收入,未能達到倫敦生活工資(London Living Wage),即每小時 10.55 英鎊(約 106 港元),而全國生活工資是 7.83 英鎊。

英國政府去年 5 月針對減少流離失所推出法案,撥出 1 億英鎊,在「預防、介入與恢復」三方面改善問題,例如提供濫用藥物的心理鋪導和協助露宿者重建家園。目標是到 2027 年,露宿街頭的,一個也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