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巴西國家博物館能否浴火重生?

A+A-
圖片來源:Buda Mendes/Getty Images

去年 9 月,歷史悠久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失火,多達 2,000 萬件文物付之一炬,對人類文明史造成重創。一批從實習便在館內工作的學者更是痛心,眼看著研究成果被大火吞噬,無可取代的館藏被燒成灰燼,自己卻無能為力。不過英國「衛報」發現,他們現已回到現場,在灰燼裡埋頭「尋寶」。

大火撲滅後,博物館的外牆猶在,但內部三層倒塌,當局把大樓封閉。35 歲的考古學家 Murilo Bastos 卻回館「上班」,在燒到焦黑的現場,尋找任何殘餘的碎片。「我們過去都在冷氣房工作,如今卻在工地裡。」他苦笑道:「我們一般不在(挖掘文物的)實地工作,實地卻來到這裡。」

搜救工作的環境惡劣,但總算稍有成果。Bastos 與同儕們至少有 1,500 宗新發現,包括一些土著的碗、箭頭及一把斧頭。無論它們變得有多焦黑或破碎,每件都讓他們興奮,並希望終有一天,新的國家博物館能在灰燼裡重生。Bastos 直言:「博物館還活著。搜救得到回報。我們正在恢復過來。」

即使已破碎焦黑,博物館職員仍盡力搶救每一件館藏。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至為關鍵的一刻是重新發現文物「Luzia」。這件擁有 11,500 年歷史、屬於「首名巴西女性」的頭骨一度被以為消失於火海,後來卻從一個金屬櫃的殘骸中找到碎片。56 歲的歷史學家 Regina Dantas 形容:「那是一個象徵性的時刻。」現在每週六天,為數 60 人的搜救隊伍都在火災現場翻找。

新發現的東西會被送到篩選區,由專家檢定及存於集裝箱。作為博物館前館長兼搜救隊伍的協調員,Claudia Rodrigues-Carvalho 指在 2 月前,大樓應該足夠安全來開展適當的挖掘工作。「我從未想過在這裡做這種事。但當真的發生了,我想像不到自己身處別的地方(工作)。」

或許這對 Rodrigues-Carvalho 來說是種贖罪。她指歷代館長都曾爭取更多資金,以保護這座 200 歷史的木地板博物館。去年 6 月,巴西政府終於同意撥款 560 萬美元用作翻新,但錢還未批下來,大火便燒掉一切。「我覺得被打敗了。我拚命工作防止這種事發生,但博物館就是沒有預算。」

找到「Luzia」這件擁有 11,500 年歷史、屬於「首名巴西女性」的頭骨碎片,對參與搜救的學者尤為鼓舞。 圖片來源:CARL DE SOUZA/AFP/Getty Images

她說經此一役,人類學、人種學、古生物學、地質學、昆蟲學和動物學的館藏,大多數都被毀了,相信包括存於玻璃櫃的土著羽毛、紡織品和昆蟲。但一些纖維或能在館內的木乃伊和土著紡織藏品中倖存,而石頭、金屬和瓷器更有可能抵抗高溫。這令搜救工作顯得更具意義。

博物館的職員尚未得悉重新開館之日,但有發言人表示至少需時 3 年。而無論何時重開,館長 Alexander Kellner 的首要任務都是讓更多巴西人來訪。因為在 2017 年,該館的訪客人數少於 20 萬人,遠低於開幕首 8 個月便吸引 100 萬人到訪的明日博物館(Museum of Tomorrow)。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生物系學生 Nycoly Tavares 在館內研究魚類,她認為學者們的超然地位,讓他們遠離像她一樣的工薪階層。「老師們就像神,留在自己房內。他們需要作出改變。」Kellner 亦承認:「一間不與社會對話的博物館註定要滅亡。」

圖片來源:MAURO PIMENTEL/AFP/Getty Images

因此,縱然重開之日遙遙無期,博物館已經開始與社會作出新的互動。上月,一批音樂家為館內倖免於難的 Bendegó 隕石獻唱,一款紀念郵票亦同時發行。26 歲的古生物學家 Beatriz Hörmansede 則安排里約一名紋身師,免費為博物館的職員及學生在手臂上紋身。

Hörmansede 在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修讀碩士課程,本在館內研究一副 1 億 1 千萬年歷史、在東北部一個湖床發現的巴西鱷魚化石。「它有可能是新品種。」但化石未來得及掃描便毀了,只剩一些照片、筆記以及檔案編號。她把號碼及博物館標誌紋在臂上。「我失去一切,這紋身能助我克服。」

研究課程如今在博物館的另一座建築物繼續進行,Hörmansede 亦已找到一副來自美國猶他州、3,500 萬年的歷史鱷魚化石,作為新的研究對象。雖已非原本那條,但總勝過兩手空空。她直言:「我真的喜歡那副巴西化石。但我想要繼續工作,並且盡我所能,協助重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