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 2,600 年前的古希臘詩人莎孚(Sappho),以抒發女性間親密情誼而聞名,在古希臘備受推崇,被譽為「第十繆斯」(The Tenth Muse)。雖然其絕大部分詩作經已散軼,但她出生的愛琴海萊斯博斯島(Lesbos),卻成為女同性戀 Lesbian 一詞的字根,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女同志朝聖,帶來旅遊收益,但究竟島民如何看待同性戀?如何看待家鄉與女同性戀的淵源?
現今大部分對女同性戀者的語言標籤,其語源同樣植根萊斯博斯島,譬如英文的 Lesbian、葡文的 Lésbica、希臘文的 λεσβία(Lesvia)、日文的 レズビアン(Rezubian),結果令很多女同志遠赴萊斯博斯島「尋根」,莎孚誕生的偏僻小村落艾莉索(Eresos)更被視為聖地。
這股女同志朝聖熱潮,始於 1970 年代,當地旅遊代理 Joanna Savva 估計,當時只有不足 1,000 名女同志到訪,如今每逢夏季都有多達 3,000 至 4,000 人雲集艾莉索,但長居當地的村民,其實只有 1,500 人左右。
每年的 9 月,數以百計女同志都會聚集艾莉索,舉行政治研討會或者海灘派對,部分遊客更每年定期到訪,有的甚至定居下來,經營生意,造就當地開設 3 間女同酒吧。每逢 5 月至 10 月期間,Katie Kalt 便會在艾莉索經營咖啡店,踏入冬季便返回瑞士工作,專責設計數據管理系統。她形容首次到訪艾莉索,便對這個地方一見鍾情,「我感覺自己備受接納。」
雖然如今的島民普遍都歡迎女同遊客來訪,但他們亦有排斥性小眾的過去。約莫在 10 年前,3 名島民入稟法院,試圖禁止希臘同性戀及女同性社群組織(OLKE)使用 Lesbian 的稱呼,形容將女同性戀與萊斯博斯島扣上關係,令島民遭受「心理和道德強姦」(psychological and moral rape)。
島民最終在官司敗訴收場,自此以後,與同性戀社群的衝突開始緩減,女同志亦帶旺了艾莉索經濟,使當地酒店、酒吧及餐廳林立。Joanna Savva 形容,島民開始明白「彩虹經濟」的力量。
或者對萊斯博斯島民而言,真正困擾他們的問題,其實是 2015 年起的敍利亞難民危機。萊斯博斯島位於愛琴海東邊,比鄰土耳其,難民前仆後繼以橡皮艇湧至希臘,都是取道萊斯博斯島,令小島頻頻登上國際新聞焦點。雖然艾莉索位處小島的西岸,遠離大多數難民營,但仍然嚇跑大量遊客,去年只有 44,000 名遊客到訪,較 2015 年減少 40%。
在風光明媚的希臘愛琴海,吸引同性戀遊客的不只萊斯博斯島,鄰近的米克諾斯島(Mykonos)就以舉辦男同志派對聞名。但究竟性小眾的旅遊市場,是否足以支持小島未來的經濟發展?
挪威人 Lillian Jensen 在艾莉索經營女同酒吧,她認為愈來愈多年輕女同志「想去更主流的地方」旅行,但對於艾莉索的前景仍然樂觀。「歐洲沒有其他地方與這裡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