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實罪案為基礎的影視作品,近年層出不窮。無論是劇集「美國犯罪故事(American Crime Story)」,抑或紀錄片「謀殺犯的形成(Making a Murderer)」,花一個季度闡述一宗案件,卻能引人入勝,贏盡口碑及獎項。 Death in Ice Valley、S-Town 和 In the Dark 等解構現實奇案的播客節目(Podcast),亦廣受聽眾歡迎。但我們這些與惡罪沾不上邊的普通人,為何如此著迷於真實的駭人血案?英國廣播公司請來多名專家作出分析。
電視節目評論人 Jack Seale 認為,這類節目的成功因素在於違反直覺的製作方式。「若你放慢一套取材自真實案件的紀錄片來看,你會執迷於案中每一條蛛絲馬跡,這非乏味而是迷人。因為它強調了每項微細發展的重要性。」他解釋:「(製作人)利用一些巧妙的敘事手法,譬如每集都以一項重大發現來收結,叫觀眾懸著一顆心。這種全新類型的節目意外地令人沉迷。」
Seale 相信,收看模式的轉變亦是另一要素。「(『謀殺犯的形成』這個系列)它是在 Netflix 播放,沒有一個每週的線性時間表。這是關鍵所在。如果你去向電視台甚至乎是 2015 年的 HBO 叩門,跟他們說『我有一套精彩的紀錄片適合你播放,大家都會愛上它。不過片長 10 小時』,對方肯定嘲笑你。但在網上,基本上節目製作人可以永遠拍下去,而觀眾不用在乎是否獨立成篇,因為他們隨時都可以看下一集。」
事實上,早在 2014 年播客節目 Serial 已經取得驚人的下載成績。主持 Sarah Koenig 花上一年調查一宗發生在 1999 年的謀殺案,死者為巴爾的摩 18 歲學生 Hae Min Lee,她的前男友 Adnan Syed 被定罪。但該節目發現,Syed 當初的代表律師未有就數據的可靠性,對手機訊號塔的專家進行盤問,後來 Syed 因此獲判重審。假如沒有 Koenig 和節目監製 Julie Snyder 讓大眾注意到此案,恐怕難有翻盤機會。
英國愛丁堡大學犯罪學講師 Gemma Flynn 博士認為:「這類探討真實罪案的節目討論的,不再是怎傷害人,而是司法不公。這是正面的轉變,因為『謀殺犯的形成』或『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等虛構作品,都讓人對刑事司法系統起不了作用此事感興趣。」此外,大批女性支持者也是流行的原因:「女性不一定最易受害,但她們都較害怕罪惡。所以就有了對『罪惡』的重構,尤其是為女性而設。」
曼徹斯特諧星 Rachel Fairburn 亦深有同感,她與 Kiri Pritchard McLean 共同主持的播客節目 All Killa No Filla 就常以連環殺手開玩笑。今年起她們舉辦現場活動與聽眾交流,絕大部分來客都是女性。Fairburn 認為這類節目對女性確有一定魅力:「作為女人,人身安全是你時常警覺的事。那可能令你害怕表現自我、留意自己的舉動、避免夜歸。我認為這是我們內心深處著迷的事,它令我們意識到那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Fairburn 亦不驚訝世人對真實罪案的癡迷。「在維多利亞時期,人們會看『插圖警察新聞(The Illustrated Police News)』及其轟動性報道。」她相信:「人總是有點冷酷,他們當時也常看公眾處決。」但 Flynn 博士提醒,無論我們多想發掘真相,這些以真實案件為基礎的節目,重點並非「是誰幹」而是「怎樣幹」。「我們談論的是一門藝術,它既非學術性客觀,也非研究。它被重新創造,以一種令我們追看的方式來說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