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罐頭刀世代:罐頭商該如何自處?

A+A-

或因不健康,不少人開始逐漸摒棄罐頭食物,甚至家中連罐頭刀也沒有,近日「華爾街日報」專文報道,老牌吞拿魚罐頭生產商正掙扎求存,努力轉型討好年輕一代。

沒有罐頭刀的多變新世代

吞拿魚罐頭仍未脫離大眾,只是,許多人已不知道如何烹調,甚至不知道如何打開罐頭。韓國東遠企業旗下子公司 StarKist 的營銷和創新副總裁 Andy Mecs 說:「很多千禧一代甚至連罐頭刀都沒有。」3 大即食吞拿魚公司 StarKist、Bumble Bee 及 Chicken of the Sea 雖仍佔據市場 80% 銷售額,但整個行業大幅縮水。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截至 2016 年的 30 年間,罐頭吞拿魚的人均消耗量已下降 42%。

即食吞拿魚如何自救?這些百年即食吞拿魚品牌開始以不同方式,尋找在萎縮市場中可佔主導地位的方法。Bumble Bee 的臨時行政總裁 Jan Tharp 說:「為了再次刺激這個市場,我們必須更有創意。」

StarKist 亦明言不會放棄經營了一個世紀的吞拿魚,公司正努力重新包裝自己,並於 2015 年開始一同銷售三文魚,又在今年推出第一批袋裝雞肉。Mecs 直言「人就是喜歡口味多樣化。」的確,StarKist 這些小袋裝確實歡迎。公司表示,袋裝吞拿魚的銷量每年增長 20%,比起罐頭更能吸引年輕人,部分因為其創新口味,像水牛城風味、甜辣椒醬等,還與煮食材料包公司 Home Chef 合作,涉足料理包,推出小袋裝黃鰭吞拿魚。

建立健康形象

吞拿魚首次成為罐頭食品,是由於 1903 年沙甸魚產量減少,到戰時蛋白質短缺,同時新罐頭技術的發展逐漸普及。但 1980 年代以後,危機開始出現,消費者擔心罐頭有可能出現水銀中毒、工業化捕撈會危害海豚,以及跟貓糧相似等等。

今時今日,較年輕的消費者則會選擇新鮮或冷凍魚類。據市場研究公司 Mintel 指出,年齡在 18 至 34 歲之間的德國消費者中,只有 32% 最近曾購買罐頭魚或貝類,而 55 歲及以上的消費者中則佔 45%。

相對小型的吞拿魚品牌,像 Wild Planet Foods 及 Safe Catch,則作出更安全、可持續及更優質魚類等承諾來吸引消費者。有 14 年歷史的 Wild Planet,年銷售額現已接近 1 億美元。有見及此,近年 2 間大型傳統吞拿魚罐頭商都開始推出高級路線品牌:Bumble Bee 推出 Wild Selections,StarKist 推出 Blue Harbor,銷售來自可捕撈漁獲的產品。

為進一步建立健康形象,StarKist 及 Bumble Bee 出售帶餅乾的組合包,放在乾果堅果穀物棒及牛肉乾旁邊,把吞拿魚包裝成健康零食,引起人們興趣。Bumble Bee 表示,在測試中,這個位置使銷售額增長近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