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代育兒男

A+A-
圖片來源:Buddhika Weerasinghe via Getty Images

不少人對日本家庭的印象是丈夫在外工作,每月把掙得薪金都交予妻子,由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妻子決定丈夫的零用錢。劍橋大學研究員 Hannah Vassallo 在其新作 Cool Japanese Men 中,形容:「全心投入工作,是男子氣概的典範。」但近年來,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正漸漸變化。Vassallo 訪問的日本爸爸,正樹立育兒男士(Ikumen,イクメン)的先例,用更多時間照顧孩子。

日本爸爸工時長,一直都在缺乏家庭生活的環境中過日子。80 年代,一般男士每個工作日只有少於 40 分鐘的家庭生活,而且大多屬用餐時間。全情投入工作的男士,甚至有生活難以自理、不熟悉家居事情的現象。東亞研究專家傅高義教授曾在 70 年代觀察道:「如果沒有妻子,他們甚至無法找到自己的衣服。」也許出於傳統男人形象,加上父親缺少與孩子的相處,日本就有諺語「地震雷火事親父」,形容父親與災害一樣可怕。

參與相關課程的男士。 圖片來源:路透社

這種婚姻與家庭關係產生不少問題。女性在分娩後,由於要承擔育嬰重任,難以繼續在職場拼搏,使不少人對婚姻這不抱希冀,由此延伸到遲婚甚至不婚,出生率亦同時下降。當然,社會對此亦有回應。千禧年起,日本開始有聲音提倡除了努力工作外,重視妻兒、懂家頭細務的男性才是理想的丈夫。但在 2002 年,只有 0.03% 的男士在孩子出生後領侍產假。2008 年一項調查顯示,3 分 1 的男性希望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同時擔心上司有意見。

厚生勞動省亦於 2010 年啟動「Ikumen 計劃」,鼓勵父親多參與家庭生活。計劃還提供研討會,給予父親們有關「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小冊子,幫助他們兼顧工作及家庭生活。同時,有別於傳統專注工作才是男人所為的觀念,「Ikumen 計劃」把父親塑造成英雄人物,強調 Ikumen 的男性氣質及魅力。有海報更描繪了一個男人撕下自己的西裝,露出象徵 Ikumen 的標誌,配以「給社會 Ikumen 力量」的口號,意味這些「英雄」不只是守護自己家庭的和諧,更通過養育下一代,實際上協助拯救國家。

厚生勞動省鼓勵男士育兒的舊海報。 圖片來源:ぺー/Twitter

Vassallo 稱,Ikumen 的流行程度已是每個日本人都十分熟悉。無論在父親育兒雜誌 FQ Japan、電視劇、動漫題材,均可見 Ikumen 元素,在市場營銷方面,Ikumen 無疑非常成功。然而,據 Vassallo 分析,受到追捧的 Ikumen 同時亦面對批評。例如,許多女性對於男性分擔家務工作能獲得英雄式對待感到不滿,她們想知道,為甚麼自己努力工作,但卻沒有得到同樣的認可。

「我認為大家一開始都想跟上潮流。但有些人會想:『緩下步伐,考慮我們應該如何衡量他們的價值。』」畢竟對部分 Ikumen 來說,自己只是負責一小部分的家務。即使是出於良好意圖的小冊子上,母親仍是育兒的主要角色,會育兒的男性似是一種額外獎勵。此外,努力成為 Ikumen 的男性亦有機會得到「Ikumen 病」—— 面對工作及家庭高度期望的疲態。即使有心成為好爸爸,提早下班回家,仍要擔心守舊老闆的責罰。

Ikumen 之路不易走,但近年已有跡象顯示一切在產生緩慢變化。申請男士侍產假的父親,已由 2012 年偏低的 1.9%,上升至 2017 年的 7%。現時更只有約 45% 的人支持「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比 1992 年時下降了 15%Cool Japanese Men 的編輯 Brigitte Steger 亦指,爸爸現在更常於日常生活出現:「在週末的市區,你能看到很多帶著孩子的父親,關係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