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舉國停擺一天,只為一場考試

A+A-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 via Getty Images

剛過去的 11 月 15 日,對不少人來說或只是平凡的一天。在南韓,當天是高考大日子,超過 59 萬高考生,迎來可能決定餘生命運的一日。雖然前特首曾蔭權曾勉勵考生:「考試雖然重要,但並非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這句說話放在南韓也許並不適用。南韓學生普遍相信,高考決定學生能否上大學,進而影響其工作前景、收入,以至居所環境和未來的社交關係。

18 歲的高恩書(Ko Eun-suh,音譯)今年第一次參加高考。南韓高考正式名稱為「大學修學能力試驗(대학수학능력시험)」,考生在一日內,連續考試達 8 小時。她形容人生到目前為止的所學,就是為這一天作準備:「在南韓,對我們來說,高考是通往未來的重要門戶。入讀大學非常重要,我們為此花了 12 年時間準備。就我認識所知,有人更考了 5 遍高考。」自 4 歲起,高恩書便要參加補習班。但她並非少數,南韓全國多達 10 萬家補習社,超過 8 成中、小學生均有參加補習班。

學生重視高考自然不過,要觀察南韓的高考現象,或可參考舉國上下異常配合的行動。每年 11 月中旬高考日,國家幾乎陷入停擺狀態:首爾的商店銀行關門、股市開市時間延後、大部分工程當日停工,甚至航班停飛、軍事訓練暫止。有時為了讓遲到的考生趕赴科場,駕著電單車的警察會接載考生。

獲警察接載的高考生。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 via Getty Images

現年 20 歲的李貞容(Lee Jin-yeong,音譯)曾兩度參與高考,終於成為大學生。李的第一次考試成績未如理想,而且幾乎是考試完成後已知道自己未能入讀心儀學府。一般而言,所有考生的個人成績將在試後一個月,才能至官方網站獲知。有非法網站卻會於試後馬上發佈,學生能查核自己的總分,是否符合目標大學取錄的最低要求。「當我發現自己的分數低於所需時,感到萬念俱灰。想找個洞鑽進去,就此消失。」直至第二次,李的考試成績終於達標。

何以高考及入大學,會為考生帶來如此沉重的壓力?高指:「假如你想得到別人認同、實現夢想,你必須進入『三大』。」「三大」是指國內最享負盛名的三所大學:首爾、高麗及延世大學。「每個人都會根據你的學位及你的大學背景來衡量你的價值。」換言之,入大學固然重要,但「成功」遠不止於此,而是要進入頂尖學府,才算擁有人生。然而每年只要約 2% 考生成功入讀「三大」。如套用南韓考生的想法,即等於 50 萬人中,只有 1 萬人能踏上青雲路。但在南韓,事實也許如此,因為「三大」沙紙,是進入三星、LG、現代、SK 集團,這些財閥企業工作的最佳入場券。

延世大學社會科學教授李度勳(Lee Do-hoon,音譯)表示:「全國性報章每年都會報道,有多少法官、律師及大企業總裁是從『三大』畢業。這令人覺得,假如從『三大』出來,你便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故家長學生趨之若騖。但是,大企業的工作機會其實很少。」他補充,即使年輕人從一流大學畢業,亦不能就此保證能有一份好工作,因為求職者之間的競爭程度非常大。「學生告訴我,即使名校畢業,找工作亦愈來愈困難。當然,他們已其他比水平較低的大學畢業生要容易。如果不參加考試且沒上大學,那麼幾乎不可能找到好工作。」

過去,高考曾被視為向上流的階梯,但自小累積的巨額補習費用,並非所有家庭能夠負擔。富裕家庭每月額外付出的補習費,便使出身較貧窮的學生輸在起跑線。李教授認為,南韓出生率之所以極低,教育成本不斷上升有份導致。「質量高於數量,與其多生,父母寧願把資源投放在少數孩子身上。」

此外,自小起的高考壓力,更是南韓年輕人自殺率高企的重要因素。在南韓,10 至 30 歲之間的年輕人,頭號死因便是自殺。心理學家金太亨(Kim Tae-hyung,音譯)指:「兒童被迫努力學習、並與朋友競爭。使他們只能獨自成長、學習。如此孤立,會導致抑鬱,成為自殺的主要原因。孩子們從小感到緊張,即使只是一年級小學生,也會談論哪個工作收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