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常:如何成為一個藝術專才?

A+A-

上週亞洲藝術界的焦點,當然非上海莫屬吧。

除了聲勢愈來愈浩大的同時規模也愈搞愈大的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ART021)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West Bund)兩大藝博會開幕,當地不同藝術機構(包括畫廊、私人美術館、商場等)都紛紛湊熱鬧推出各自的展覽活動,不少業界朋友也急不及待專程搭短途機走上上海,看看在中港經濟大環境日漸不明朗的情況下,這個被公認為國內最「牛」的當代藝術市場將會何去何從。

過去幾年的這段時間,筆者也因為或工或私的原因走到上海,希望以第一身的經驗,感受一下當地藝術氛圍。就講去年吧,筆者的舊東家佳士得美術學院就跟 West Bund 合作,做了一場「藝術專才的職業生涯 —— 規劃和實踐」的講座。作為主持的一方,佳士得特別邀請了分別來自畫廊、拍賣行、美術館的專家來作分享,希望為有意或正準備加入藝術圈的朋友提供不同角度的入行/發展建議。

自從筆者出來自立門戶後,這些都是我經常會收到的查詢:有的是對本來高薪厚職的工作感到「苦悶」,希望可以在看似「幾好玩」的花花世界藝術圈尋找新工作意義;有的則是完全「亂入」的以為或恃著有個文化研究/藝術史學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取得入行的資格;有的更搞笑的應徵者甚至是完全對藝術零興趣+少接觸+冇 sense 屎,但都夠敢走上來應徵的…… 真是乜人都有,大開眼界。

講到有甚麼「入行錦囊」,其實都是老生常談。首次,你要先問自己屬於哪一類人:是偏向學術研究/批判類型,還是商業買賣?是適合在公共藝術機構工作,還是私人大中小企?

如果是前者,公共博物館或私人美術館、各大院校藝術系、賽馬會、大館等機構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後者,一般畫廊、拍賣行、藝博會,或一些專為以上藝術機構提供各類型仲介服務的藝術顧問公司也不妨考慮。

當你按照自己的個性和志向決定好未來「出路」後,下一步就是確保自己具備相關 qualification 條件。這時候,很多人就會問:是不是一定要有藝術史相關學歷?根據筆者在過去這些年的面試+請人經驗,學術條件絕對是 something good to have,但並非必要條件。In fact,在香港藝術圈,不少「好打得」的專才本身都不是甚麼名牌大學藝術系畢業的,而筆者的自身經歷也證明了,就算我的歷史系+經濟系的教育背景也不見得會阻礙我在藝術界的仕途發展,更多的是視乎你有沒有憑著後天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吧。更何況,除了藝術專家,每間藝術機構其實也需要一些非藝術專業的同事負責日常營運、行政管理、活動統籌、貴賓聯絡、顧客服務、藝術買賣數據分析、廣告公關等角色的,所以有意加入藝術圈的朋友其實真的不用執著於那張隨時令人愈讀愈糊塗、害人不淺的藝術沙紙。先把自己的相關專業做到最好,然後再自己惡補一下一些基本藝術知識,也是完全 okay 的。

最後,就算你有再好、再合適的文化知識背景,如果對整個藝術生態沒有基本認識或沒有做好功課,也是徒然的。針對這點,Sarah Thornton 的 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 和 Magnus Renfrew 的 Uncharted Territory: Culture and Commerce in Hong Kong’s Art World 這兩本書都是筆者經常推介給有意入行的朋友看的。前者可以為我們在認識國際藝術世界各個重要 players 的角色和功能方面打好個底,後者則是一本瞭解香港如何在過去短短十年間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入門書,都是十分容易看、容易懂的藝術參考書。當我們真正做到知彼知己,才有機會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國際藝壇中站穩陣腳,繼而走出自己的路吧。

上海之旅後,大家又開始期待明年 3 月的香港 Art Basel 了。衷心期待看見更多香港年輕藝術專才的加入,令行內更進一步百花齊放!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夢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修藏家」,相信藝術收藏只是手段,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令自己成為一個更有修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