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瘦弱、害羞、缺乏自信,在學校總是被霸凌的書獃子,穿上連身套頭緊身衣,立刻變成擁有超能力,能飛簷走壁的蜘蛛俠 —— 這是漫威(Marvel)之父史丹李(Stan Lee)認為最像他自己的角色。
美國洛杉磯、比華利山、南聖塔莫尼卡大道 9440 號。這裡,是將近八千多個漫威超級英雄的誕生地,也是創作他們的父親:史丹李長眠之前的居住地。其中一間的工作室的書架上擺滿了蜘蛛俠相關的商品與書籍,角落邊一尊高 150 厘米的蜘蛛俠模型,說明了這個角色在史丹李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他的原名其實是史丹利.馬丁.李伯(Stanley Martin Lieber)。「史丹李」是他在 19 歲發表第一篇作品的筆名,但他在受訪時卻坦言:「這名字是隨便取的,我只是不想讓我的真名跟這些傻漫畫扯在一起!」
出生於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紐約貧民區,父母是猶太裔羅馬尼亞移民,與弟弟一家四口擠在一間只有一張床的破舊房間。七歲那年遭逢經濟大蕭條,失業的父親與母親經常為了錢而大吵,食物總是有一頓沒一頓,也因為繳不出房租而被迫不斷搬家。史丹李的童年就在貧窮與被同儕排擠中度過,這形塑了他自卑的性格。
因為現實太痛苦,他把注意力寄託在閱讀。在書籍與電影中,他能讓想像力縱橫馳騁,奠定了他日後創作「漫威宇宙」的基礎。而困苦卑微的出身,則讓他筆下的超級英雄們都像一般人一樣具有大小不一的缺陷。換句話說,更像真實的、在你我身邊的「人」。
蜘蛛俠,就是他對自己的投射;美國隊長,同樣是從弱者變成強者,具有高度同理心與超凡力量,但他近乎食古不化的道德標準屢屢造成團隊危機;變形俠醫平常是溫和理性的科學家,一旦暴怒竟成全宇宙最恐怖的殺人武器;而鐵甲奇俠,看似多金又風流帥氣,內心深處卻對死亡充滿恐懼。
將「人性」與「人生」融入到漫畫裡,正是史丹李創作與眾不同之處。但 70 到 80 年代的美國,正值冷戰晚期軍備競賽的巔峰,人們不耐煩去探討這些真實缺陷與人性黑暗面,而是崇尚絕對霸權武力。
於是 DC 旗下擁有俊俏外型、壯碩體格與無堅不摧破壞力的「超人」成了第一個全民偶像,主導了接下來三十年荷里活對超級英雄的定義。而漫威則被荷里活拒於門外,1996 年甚至申請破產。
史丹李並沒有因此就妥協。在他眼中,DC 的「超人」、「蝙蝠俠」都是非常不合理的創作。例如超人一拿下眼鏡到電話亭換個衣服就能變超人,再戴上穿上西裝卻又變成若無其事的一般人,「這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嗎?」至於蝙蝠俠所在的葛咸城,根本就是個虛擬城市,沒有靈魂、更沒有情感連結。
他堅持對人性真實面的挖掘,每一個超級英雄都有現實世界對應的範本。例如鐵甲奇俠東尼史達的原型,就是參考自美國航空與電影大亨侯活.曉治(Howard Hughes, Jr.)。這個痴迷於工業技術的億萬富豪,一生卻被恐慌症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所苦,最後孤獨的老死。
至於他筆下第一個非凡人的角色雷神,則是取材自歷史上剛愎自用的君王群像:嗜血、好戰,迷信自己的超凡力量,最終卻失去王位,被逐到地球。
史丹李想要表達的是,「即便擁有財富與超能力,最終要打倒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內心的黑暗面」。鐵甲奇俠的恐懼、變形俠醫的怒氣、雷神的狂傲、蜘蛛俠的自卑…… 這位從 19 歲創作到 95 歲的漫威之父,留給世人的不只是漫畫與電影,而是提醒我們,唯有戰勝自己的缺陷,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