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剛剛完成大選,其兄弟之邦丹麥亦將於來年舉行大選。另一邊廂,美國於 11 月初舉行中期選舉,臨近中期選舉,白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狠批「社會主義」會扼殺經濟發展,以之提防「福利主義」在美國生根,警告若實行部分民主黨人所支持的「全民醫保」,將會重創美國經濟增長。報告疑為共和黨搖旗吶喊。擴張福利是選舉的靈丹妙藥嗎?窮人一定是傾向「蛇齋餅糉」、主張增加福利的嗎?
政客與政治學者均好奇,社會經濟背景如何影響投票意向。政治經濟學者傳統認為,低下階層傾向主張福利社會,贊成財富再分配。但也有人提出,在不平等日益加劇的時期,窮人不會被主流政黨所代表,並會對政府機關有所不滿。因此,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公民,並不一定是支持左派,而是通過投票選出激進黨,來表達他們的不滿和憤怒。窮人第三種的投票動機是支持反移民的候選人,例如,窮人或會認為移民與自己搶飯碗,分薄社會福利和其他資源,因此產生移民情緒,從而轉變為支持激進政黨。
因此,從理論而言,社會經濟處於劣勢的公民,至少具有三個可能的投票動機:(1)支持再分配、(2)表達對政治精英的不滿、(3)以及限制移民。第一個動機支持福利主義政黨,但第二個動機支持民粹主義政黨(或者棄權不投票),第三個動機支持結合反精英和反移民的民粹主義政黨。
德國杜伊斯堡 - 埃森大學政治學教授 Paul Marx 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助理教授 Gijs Schumacher 因應現有文獻未能完整解釋三者的關係,他們以實驗來測試這些動機中的哪一個能解釋不同階級投票的差異,他們設計了一個聯合實驗(conjoint experiment),實驗評估了福利、反建制、移民及候選人職業背景的相對重要程度。研究今年刊登在「斯堪的納維亞政治研究期刊(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該實驗以問卷形式進行,對象是丹麥選民。丹麥雖然是著名的福利國家,但近年福利制度和移民政策的激辯亦愈來愈多,此外,左翼和右翼民粹主義者都在丹麥政黨體系中發揮作用。Marx 與 Schumacher 兩位學者向受訪者提出假設問題,著受訪者想像在一場即將舉行的選舉中,他們需要在兩個議員之間擇其一。受訪者需指出自己的在高中低三個社經階層中屬於哪一類。
非一面倒支持增加福利
候選人在四個方面會隨機有所不同,包括福利立場、主要政見(支持或反對現任政府,或反精英)、移民政策及候選人職業背景。舉例說,受訪者可能會遇到主張即使會導致財政赤字,但也要維持現有福利水平的候選人;且反對現任政府;同時認為丹麥應接受更多移民的國家,因為移民具有經濟和文化利益;以及參選前的職業背景是建築工人。
Marx 與 Schumacher 利用統計學的「聯合分析」,得出不同社經階層的人,對於不同政治立場和背景的相對支持程度,他們的研究重心是梳理出「窮人如何投票」。研究發現,與傳統觀點不同,受訪的低下階層並非一面倒支持增加福利,他們對於主張維持現狀和擴大福利政策的候選人支持程度相若。研究作者推測,這與丹麥本身相對慷慨的福利水平有關。
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提出類似經濟措施的候選人,如果具有「非政治背景」則更大機會當選。受訪者不信任政治人物和公務員,政治人物更甚;銀行家、社工,尤其是建築工人則較受更佳。不過,受訪者卻不必然傾向支持類近自己的職業階層,低下階層的受訪者對銀行家的評價甚至高於高收入者。富裕選民亦沒有特別厭惡建築工人。在職業方面,選票的喜好是跨階級的。
經濟政策傾向民粹主義
一個有趣但在預期之內的結果是:第一,相對於親政府黨派,低下階層較傾向支持由民粹主義者的經濟政策;第二,低下階層甚至會支持緊縮政策,只要是由反建制的候選人提出。
第三個有點出乎意料的結果是,不同階層對於移民政策取態沒有明顯分野。其次,在「是否應該接納更多或更少的移民」的立場上,接納或反對移民所提供的理由影響力更大。受歡迎的選項組合順序為:(1)應減少移民人數,因為他們是福利國家的負擔;(2)因人道主義原因,丹麥應接納更多移民;(3)應減少移民人數,因為他們不屬於這裡;(4)要有更多的移民,因為他們有利經濟和豐富文化生活。調查顯示出受訪者普遍具反移民情緒的傾向,但強調人道主義原因足以使人支持更多移民。
Marx 和 Schumacher 提出,他們的實驗能探索「自然」中不存在的變異。 例如,目前丹麥並沒有提出緊縮政策的民粹主義政黨。因此,通過觀察數據,很難區分不同的投票動機。 實驗允許進一步探索民粹主義政黨的「獲勝公式」以及反殺公式的解藥。結果顯示,選舉除了政策事關緊要,選民還有可能對「人」不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