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棄的地方經濟犧牲者

A+A-
圖片來源:TORU YAMANAKA/AFP/Getty Images

日本地方經濟衰退,同時勞動人口遞減,在難以找工作的問題外,還有「有工沒人做」的現象。「難找」的是正常的工作,而「沒人做」的是長工時低薪水、沒有人願意做的底層職位。經濟差於是薪水下調,低人工就沒有人願意做,年青人往外逃,勞動人口進一步下降,經濟進入惡性循環的衰退。於是近年提出「地方創生」,活化三大都市圈以外的「地方都市」。

為增加勞動人口,日本政府 1993 年開展「外國人技能實習生」的制度,美其名讓外國人學習日本的產業技術,同時彌補不足的勞動力。實情是從中國與東南亞招來廉價勞工,在不景氣的現在,以日本人不可能接受的條件,使其代替農業生產等體力勞動者。實習生制度以低薪水高勞動著名,參加者多出生落後地區,在日本相對低的薪水,對他們來說也是吸引的條件,也有人是打從一開始就準備逃跑打累工。2015 年,外國實習生的人數超過 19 萬,年度失蹤五千多人。

日本地方對這些實習生也是抱著搾取廉價勞工的心態。長野縣的川上村接收了佔村人口接近兩成的外國實習生,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村平均年收 2,500 萬日元,從數字表面看是成功的農村,而且成功得有點不可思議。2014 年,川上村被揭發住宿與工作環境惡劣、克扣原來已經低微的工資、禁止實習生之間的交流,完完全全是現代奴隸制度,所謂的成功是透過剝削獲得。事件揭發後,東京入國管理局停止其接收實習生,並命令該農業組合解散。

除了奴隸制般利用外國人實習生,用下層勞動力換取經濟成果,另外一個方法是向外部創業者招手,發展新產業。但地方政府只提供初期的優惠條件,例如財政資助「地方創生交付金」之類,蜜月期過後就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自由市場下,做生意當然不能輸打贏要,但招募外來者於地方創業,理應要創造完善的體制。事實是政府沒有考慮平衡外來創業者與本地利益集團的衝突。出現「為甚麼你這個新人有優待」、「不懂規矩的外來者打亂地區和諧」等不滿,創業者被當地團體和傳統規矩限制,甚至被剝削。外來創業者成為地方政府達成政績的工具,落得用完即棄的下場。

「地方創生大全」的作者木下齊認為,各地有必要徹底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與生產方式,「地方都市需要做的是尋找新的經營市場,轉型成高效率及高性價比的產業。單純支援過去低效率的經營方式,結果反而會加速衰退。」而這種轉型不可能全盤依靠外來創業者如施魔法般達成,「地方決策者要有『本質上改變』的覺悟,而非一次性消費年青人,將創業者用完即棄,否則地域衰退這個傾向不會停止。」「地方創生」所指的不是僅僅經濟收益,而是能夠持續產生利益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