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高鐵的「國家任務」

A+A-
哈拉曼高鐵即將通車,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親臨視察。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深港高鐵通車數日,不但「一地兩檢」制度引發爭議,其售票系統和行李問題,亦陸續惹來乘客不滿,加上載客量未達標,所謂高鐵新時代,成效無從評估,讓市民難以放下憂慮。而相隔不到兩週,同樣盛載著「國家任務」的沙特阿拉伯高鐵也即將通車。當一列高鐵為中港兩岸消除屏障,打開祖國之門,遙遠的沙特阿拉伯高鐵,所連結的卻是宗教和經濟的朝聖之門。

據「衛報」引述,連接伊斯蘭教兩大聖城麥加(Mecca)和麥地那(Medina)以及紅海東岸城市吉達(Jeddah)的哈拉曼高鐵(Haramain high-speed rail),將於今年 10 月通車,而該鐵路是中東目前最大的交通運輸項目,預計每年接載近 6,000 萬名乘客,即平均每日 16 萬人次。

籌建於 2009 年的哈拉曼高鐵,由西班牙財團承建,並由沙特阿拉伯主權基金 Public Investment Fund 負責出錢,最初預計 2012 年落成,結果延期 6 年通車。高鐵啟用後,往來伊斯蘭教兩大精神聖地麥加和麥地那之間的行程將會縮減一半時間,對朝聖者和遊客都有莫大幫助。

「這條鐵路,顯示出國家兌現了服務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承諾。」沙特阿拉伯交通部長 Nabil al-Amoudi 於吉達車站對群眾表示:「哈拉曼(即兩座清真寺)之間的路程,如今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短和更輕鬆。」

哈拉曼高鐵預計每年接載近 6,000 萬名乘客。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長 142 公里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為 26 公里),從籌建之時已被詬病是造價高昂、實際用途不大的基建項目。全長約 450 公里,耗資 78.7 億美元的哈拉曼高鐵,除了打開一條新的朝聖之路,還肩負著宗教和經濟兩項任務。現任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早於登基前兩年宣佈實施一系列經濟改革大計,當中便包括興建哈拉曼高鐵,以振興旅遊業。由於每個穆斯林一生都必須至少朝覲(hajj)一次,薩勒曼期望連結兩個重要的朝聖城市之後,配合鐵路工程與其他周邊業務的發展,能有效推動當地旅遊業,實現經濟多元化,並擺脫該國長期依賴輸出石油為主要收入的狀況。

對沙特阿拉伯國民來說,朝覲不但是最重要的宗教儀式,也是關乎經濟發展的大型商業活動。從朝覲到年中舉行的小規模朝聖(pilgrimage)和副朝覲(umrah),信徒的各項住宿、交通、獻品、飲食和雜項開支,涉及經濟收入每年可高達數十億美元。

商務公幹和旅客以外,前往聖地的朝聖者是沙特阿拉伯現時每年 2,000 萬名海外訪客的主要群眾。2018 年的朝覲,便有超過 200 萬信徒參與,而在 2017 年,共有 650 萬人為副朝覲來訪。當地政府的目標是在 2020 年之前,將前來進行副朝覲和朝覲的人數分別增加到 1,500 萬和 500 萬,並期望在 2030 年,副朝覲的人數能再增加一倍,達到 3,000 萬。

過去多年,由於朝聖者人數眾多,交通設施尚未完善,未必每個信徒都能夠在一年一度的朝覲前抵達聖城麥加。高鐵項目經理 Mohammed Fallatah 說,通車之後,將有效紓緩人群,為來自本國與海外的朝聖者提供快速而可靠的交通服務:「旅行者會變得更舒服,他們可以看書、雜誌,或觀看商務座位上的電視,亦可享用咖啡和便餐。」

另外,高鐵亦將會接駁到吉達機場的新航站。該航站目前已經運作,到明年初便會接管所有國內航班。Fallatah 又表示,隨著哈拉曼高鐵通車,進一步的運輸系統拓展,或包括尚在籌建中,連接首都利雅得(Riyadh)和吉達的東西鐵路。

不過,沙特阿拉伯政府對高鐵的最大寄望,是它最終能夠重新刺激「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King Abdullah Economic City,簡稱 KAEC)」的發展

KAEC 是位於紅海沿岸的一個大型商業區,也是沙特阿拉伯耗時十多年,投資過千億美元的未竟之夢。這個由前任國王阿卜杜拉發起的沙漠大都會構想,集度假旅遊、商業與港口貿易於一身,野心宏大,冀望可與摩天都市杜拜爭輝。但隨著油價暴跌,工程停擺,人去樓空,阿卜杜拉離世之後 KAEC 直到今日仍然是一個大而無當的鬼都,峻工之日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