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8 月底,超過 70 萬名羅興亞人因緬甸若開邦發生一連串的暴力衝突,逃難至鄰國孟加拉,加上早已棲身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至今滯留當地的羅興亞人總數近 92 萬。
這些人的現況和未來,固然值得國際社會繼續關注,然而,另有 7 萬多名到馬來西亞尋求庇護和安全的羅興亞人,卻得不到多大注目。馬來西亞新政府上台後,已推行新政策解決羅興亞難民求醫時遇到的部分障礙,可是他們的難民身份一日未獲承認,無論在求醫、求職和求學三方面都只能維持「三不能」的狀態。在馬來西亞的羅興亞難民,同樣要應付眼前的重重挑戰和面對徬徨未卜的未來。
去年 8 月 25 日,緬甸軍方針對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進行新一輪的「清剿行動」,導致超過 70.6 萬名羅興亞人湧入鄰國孟加拉,以逃避大規模的暴力和破壞行動,加上因過去的暴力事件而逃往孟加拉的另外 20 萬名羅興亞人,滯留在科克斯巴扎爾區(Cox’s Bazar)的羅興亞人總數達 91.9 萬人。過去 12 個月內,無國界醫生是應對這次危機其中一個最大的醫療人道組織,救援隊在當地共有 19 間醫療設施和流動診所,醫治了超過 656,200 名病人,相等於當地 3 分之 2 的羅興亞難民人數。
除了孟加拉外,馬來西亞亦是羅興亞人逃難的另一個目的地。瑪(Mah)於 2013 年被列入通緝名單,決定離開緬甸,前往馬來西亞。他憶述 2012 年緬甸的局勢惡化,當地媒體以貶義詞形容羅興亞人,稱他們為「非法孟加拉人」(Illegal Bengalis)。瑪說:「一群羅興亞人在離開清真寺時被槍擊,若開社群開始縱火燒我們的家。很多羅興亞人逃走,其他人則被任意拘捕。5 人以上的聚會屬違法,意味著我們不能到清真寺、學校或工作。我不敢留在家中,多個月來都與兩位同事暫住在辦公室。有一晚,我看到緬甸安全部隊將 40 至 50 具屍體扔進亂葬崗。我們的行動受到限制,因為當局推行宵禁,我們不得不留在家裡。但家並不安全,士兵可以隨時衝進來,隨意把人殺死。」
瑪抵達馬來西亞後,只等了幾個月便取得聯合國難民署的難民證。他的家人其後來到馬來西亞與他會合,卻等了一整年才獲發難民證。瑪說:「在馬來西亞的生活並不容易。我的孩子剛來到馬來西亞的第一年,錯過了入學的時間,不能入讀公立學校,只能到非正式學校上學,但那裡的學籍不獲認可,我很擔心子女的未來。我亦不能合法地工作,沒有任何法定身份,令我每天都感到很大壓力。我們經常面對被拘捕、被送到拘留中心或被勒索的威脅。我在街上四度被截停,但從沒被拘留。我認識的其他羅興亞人就沒有我那麼幸運,有些人被拘留了數個月甚至數年。」
據估計,現時馬來西亞有 73,900 名羅興亞人,他們跟其他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一樣,被視為「非法移民」,意味著他們有可能被送到拘留中心,被大幅限制獲得醫療、教育和就業的機會。無國界醫生在馬來西亞設立流動診所,援助脆弱無助的社群。無國界醫生馬來西亞項目總管柳天蕙指:「病況嚴重的難民到醫院求醫,有可能被衛生官員向入境部門舉報而被拘留,於是難民或會因為害怕被捕而悄悄逃離醫院,或延誤求醫至病情惡化,甚至是寧願不求醫。很多難民因為負擔不起未經補貼的外國人醫療收費,未能獲得所需的診斷和治療。」
自危機爆發以來,馬來西亞對羅興亞人表現出同情和支持,向他們作出捐贈,並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設立一間醫院向難民提供醫療服務。同樣值得讚許的是在馬來西亞,衛生部門剛宣佈所有持聯合國難民署證明文件的人士,可獲外國人醫療收費半價的優惠。
無國界醫生亦對希望聯盟政府承諾正式批准 1951 年「聯合國難民公約」表示歡迎。雖然認可這條公約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但馬來西亞當局可以考慮採取一些即時措施,例如豁免起訴難民、尋求庇護者和無國籍人士,以及承認聯合國難民署的難民證為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等,以大幅改善對在馬來西亞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獲得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