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小說和改編電影「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以貓作為「失去與珍惜」的象徵。但現實中沒有惡魔,也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卻確實有一群人提議貓應該從紐西蘭消失。如果說故事裡主角可以為此換取一天壽命,這群人想要換取的又是甚麼?
此項建議由政府保育部門南地環境(Environment Southland)提出,計劃要求南部小鎮 Omaui 裡的貓主人為自己的貓絕育、植入晶片及到當地部門註冊登記,當寵物貓去世後,不可以再飼養新貓,不合作的人將會收到通知,到最後迫不得已政府會將貓帶走。這些令愛貓人士大感不合理的計劃,最終目標是要保護當地原生物種的生態系統。
官方表示,閉路電視所見,戶外遊走的貓會逗弄及捕捉鳥類、昆蟲,例如蜥蜴,甚至紐西蘭特產奇異鳥,有時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破壞生態平衡。慈善組織 Omaui Landcare Charitable Trust 的主席 John Collins 同樣支持此計劃,認為有助保護貴重的自然生態,他說:「我們不是討厭貓,但我們希望野生的生態豐富多樣。」他認為貓主人需要有責任感,因為此地實在並不適合貓。
史密森尼候鳥中心(Smithsonian Migratory Bird Centre)的負責人 Peter Marra 針對上述問題發表過若干期刊文章和書籍,他表示自己並非反對貓這生物或養貓這行為,甚至覺得牠們是很好的寵物,但問題是:「牠們不應被允許隨便到戶外走動。」他認為,既然人類不會讓寵物犬隨便到戶外奔走,亦應該同樣以此對待貓隻。
事實上,並不只紐西蘭人爭辯貓的數量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有科學家提出,放養和野生的貓都會對自然生態有極大影響,甚至將之列為世上最差的 100 種非土生入侵物種之一。在澳洲,貓同樣被指責殺死大量本地生物,政府打算以圍欄阻隔瀕臨絕種動物。Marra 又指,全球有 63 個物種之所以絕種,與不斷增加的貓隻數量有關,紐西蘭的生態系統較脆弱,問題尤其嚴重:「情況已經不受控。」。
為了控制局面,他提出,愛貓人士需要改變一下心態:貓需要絕育,而需要活動的話也可以留在家中玩貓玩具。
Marra 認為,會造成現今的困境,並非貓咪的錯,而是人類。「牠們真是太可愛了,這令事情變得更加困難。」他說,貓在互聯網上受歡迎的程度難以估計。有些主人會選擇放養,當然也有人會棄養,令戶外生活的貓數量不斷增加,為環境帶來隱患 —— 始終,牠們有著捕食的本能。
但對市民而言,特別是貓主人,此計劃令他們震驚和難以接受,誓言拒絕實行。居民 Nico Jarvis 表示,家中 3 隻貓幫助解決了鼠患問題,她認為,新計劃不是管制了人們養貓,而是不許人們養貓。針對虐待動物議題的非牟利組織 Paw Justice 同樣質疑計劃缺乏理據。社交媒體上,愛貓人士紛紛表達自己的憤怒,指毒藥、汽車和人類本身都在傷害自然生物,為甚麼要把矛頭單單指向貓?
如果貓真的從紐西蘭的土地上完全消失了,紐西蘭的生態環境是否可以換回來?又是否有其他做法?人們尚在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