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6 月底以來,金正恩頻頻參觀國內工廠農場,而非過去的軍隊、武器實驗場。其舉動被解讀為,在制裁壓力下發出信息,以行動表示實現經濟繁榮的願望,說服美國放寬制裁,並向國民展示關注國家經濟復甦。不過,市場經濟的發展,早在這個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國家萌芽。部分人更因而「先富起來」,成為現時北韓經濟復甦的關鍵之一。
過去,北韓的非官方經濟不斷增長,有北韓人從中獲利甚豐,實際上晉升為中產階級。他們被當地人稱為 donju,「金主(masters of money)」。「華爾街日報」報道指,「金主」階級的崛起,乃受惠於愈來愈大的北韓官方及非官方市場,其商品、食物、藥品銷售亦增加。
早於 90 年代,由於北韓的配給制在蘇聯停止支援下開始瓦解,國家出現飢荒及經濟崩潰。當國家制度無法保證人民基本生活所需,人們的私下交易便衍生出黑市(jangmadang)。作為應對危機的行為,市場經濟自然應運而生,一些基層人民在其時取代國家,為人們提供糧食及其他重要消耗品,黑市亦成為國家體制及權力以外的交易場所。
金主的出現,便是從這一時期的市場交易演變而來。最初,他們只是在市場上進行商品交易,當他們累積足夠資本,便可作更大型的商業投資。如上世紀,平壤政府便放寬部分娛樂事業的限制,桌球室、卡拉 OK 等,都是金主們投資所在。近十年來,金主發展不同行業,在首都平壤開設咖啡店、壽司店以至水療中心等場所。
此外,只要觀察多少人靠市場維生,便可知道市場經濟在北韓的「良好勢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的研究員 Curtis Melvin,及韓國媒體「每日北韓(Daily NK)」近月分別發現,北韓境內有 480 及 387 個官方認可市場,雇用至少 60 萬名北韓人。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指,一些小型市場,面積僅有 2,800 平方呎,但北韓在清津市最大的市場,佔地超過 25 萬平方尺,攤位數目數以千計,每年便可為政府帶來近 85 萬美元收入。
過去,政府曾嘗試以政治手段,強令貨幣貶值,打擊新興中產階級的經濟實力。但如今,金主們與北韓政府似乎已站在同一戰線上,彼此合作。CSIS 的研究表示,隨著這些市場交易遍及城市及農村地區,平壤就貿易徵取的稅收每年約為 5,680 萬美元。在國際制裁下,市場對政府的貢獻,無疑是北韓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
「金主」一詞,或許誇張了部分市場經濟獲利者的身份。但亦有人果真因此累積財富,有能力參與國內大型投資,儼然金主。北韓法律下,私營企業屬非法經營,但與國家企業取得聯繫的金主,便可獲准發展。報告的作者 Lisa Collins 指:「有人為了開展或擴張事業,便為建屋、購買工廠生產原材料項目提供融資。」現時,金主與政府之間已構成合作關係,符合國家利益。研究北韓經濟改革的首爾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助理 Peter Ward 認為,對金主而言:「只要進入了利潤豐厚的供應鏈,便能賺到更多錢。而他們愈賺錢便愈保守,不想看到革命、通脹或金融崩潰,將其利益捲走。」
然而,對金正恩來說,允許國民投身市場,或許會對政權產生隱憂。研究人員同意,市場的發展創造了「潛在公民社會(latent civil society)」,假如政策變化損害人們的利益,便有可能出現抵制的狀況。Collins 指:「金正恩必須小心掌控,一方面給予人們有限的自由度賺錢,為市場活動和發展計劃提供融資,另一方面操縱他們為己所用,納入其經濟發展規劃中。」
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系主任 Ruediger Frank,早前便發表評論,指北韓的經濟改革不可避免。金氏明白,北韓現時是經濟決定政治,在其治下,國家已由「先軍政治」,轉為經濟掛帥。他指,北韓必須採取果斷的私有化改革,才能保證北韓經濟繁榮,並以此維繫政權。但教授同時斷言,現時金氏建立,有北韓特色的財閥—國家系統,成為其保持掌控的助力,假如他在現狀下獲得支持,便可以放慢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