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人生一串」 比夜還黑

A+A-
紀錄片「人生一串」劇照。

面對生活的硬
我們怎能服軟
舔舔手指
抹抹嘴唇
骨頭骨頭
再酎一口
——「人生一串」

今年暑假,內地最紅的片子,是一套關於燒烤和串燒的紀錄片,名為「人生一串」。

對於內地的美食紀錄片,我們最記得的是「舌尖上的中國」,幾十集紀錄片,聚焦在精美「高端」食材、傳承千年的傳統美食,或是特定的地方美食,往往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掀起大陸美食紀錄片風潮,「行走的餐桌」、「味道中國.美食傳承」等片也隨之爆紅,「人生一串」上位,就全靠接地氣。

「人生一串」只有 6 集,內容貼地,與「舌尖」不同,「串」關注的是平民美食、市井百態、草根英雄。用紀錄片的手段展示真實,劇情安排燒烤攤老闆講話、食客的故事增加真實感,讓觀眾倍感溫情,同時用電影的畫面呈現串燒美食。攝製隊走遍中國大江南北,拍下街頭的人情味,在黑夜裡閃閃發光的串燒,極具市井氣息,一下子「人生一串」成為內地最熱的搜尋字,豆瓣評價最高上升至 9.8 分,更帶動深夜燒烤經濟。紀錄片在 6 月 20 日首播,正值世界盃時期,晚上看完球賽,又餓又睏,不少觀眾看完片口水直流,就衝到附近燒烤店「來一串」,向店家要求「來串同款」的聲音此起彼落。

「人生一串」分為「無肉不歡」、「比夜更黑」、「來點解藥」、「牙的抗議」、「骨頭骨頭」、「朝聖之地」6 集,每集 30 分鐘,網民說這是第一個展現大陸民眾對燒烤情意結、反映各地燒烤文化的紀錄片,甚至有點像「深夜食堂」。第一集開篇就是生猛的涼山小豬肉,老闆小二哥把大塊肉用小米椒、蒜、鹽簡單醃漬,半小時後放到架子上一烤,滋滋聲中香氣四溢,揭開西昌人民的夜生活的序幕。

看過數集,我覺得「人生一串」最讚的地方是夠真,從選材到拍攝,不造作,無廢話,貼近人心,完全顛覆大家對「我是歌手」般煽情的感覺。

紀錄片「人生一串」劇照。

先說選材,製作團隊標準嚴格,只拍街邊小攤,「頭頂帶棚子」的一律不要,據說他們吃了 500 多家燒烤店,才最後選出了 30 家。入選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特色烤品和獨家絕活,多為老店,劇組人員會去吃一、兩次比較,可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小販本來就買少見少,內地的美食家陳曉卿說過一句話:「地球上不缺的是鋼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間煙火。」所以片中大部分店鋪,都來自二三線城市,但這些城市問題是,找資訊難,必須要到現場親自考察,於是劇組派出幾隊人馬,跑遍中國去進行調查。

王海龍是紀錄片的總製片人,認為串燒是中國人之間最容易懂的食物,各個地區也有不同的燒烤方法,事實上有誰不愛這種痛快、爽朗、簡單直接的進食方式呢?他說有些地方的燒烤文化,實在令他不知道應否放進電視內,譬如廣西百色流行烤豬眼睛,後來他想想,還是不要因為自己對這種食物認知的限制,而影響觀眾了解這種食物,決定直接播放。這和我們香港人製作影片的方式很不同,很多時候就怕公眾不明白,所以索性做得愈淺白愈好,但是忘記了人性好奇,只要深入淺出,只要呈現的方式吸引,其實任何人都可以被教育。我不禁深思一下,香港人,是否就只可以繼續看低 B 的入門級影片呢?

廣西百色的烤豬眼;「人生一串」劇照。

有時接下客戶的案子,拍食物片時,客戶總希望甚麼都非常清楚,十分淺白,生怕觀眾連打一隻蛋也不會。我就認為,如果你當觀眾是白癡,那你做出來的事情都會是白癡。「人生一串」以電影的畫質拍攝、播出,獲 2017「映像 4K.松下視頻大賽」最佳攝影獎。無疑在影像方面,此紀錄片有一點 cult 的感覺,但是說到驚天動地,其實不然。不過這種接地氣的拍攝方式,卻令內地觀眾耳目一新,而且導演所寫的文案、並親身用聲音演繹,沙沙的男人聲,充滿了江湖感覺,和燒烤這個主題不謀而合,叫人十分有共鳴。最後一集,旁白說:「這個夏天,我們因為燒烤相遇相識,招待不周,但願交情不淺;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就被網民喻為百萬文案,讚賞不絕。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