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內衣演變史

A+A-
圖片來源:FPG/getty

我們能夠從照片、畫作知道不同時代的時裝特色,但多變的潮流裡,我們始終難以看見內裡的一層 —— 內衣,但事實上兩者息息相關。在悉尼科技大學任教服裝及紡織品設計的 Alana Clifton-Cunningham 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享內衣的演變史,以及內衣如何受新科技影響。

最早的內衣是古埃及人名為 schenti 的麻棉纏布,對底層人民和奴隸來說,這些纏布就是他們的衣服,因為他們除此之外近乎赤裸。但從古蹟王后谷(Valley of the Queens)出土的藝術品可見,法老會穿著衣物,所以確定纏布屬於內衣。

上奧地利斐迪南二世的肖像(部分)清晰地看到其穿著的擋陰物。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公元 5 世紀到 15 世紀),男女都會穿著細麻布材質或綿質的襯衫,到了 15 至 16 世紀,人們又回歸到內褲的形式,男士會穿著開襠的褲襪。而為了保護男性生殖器,則再穿上一個加了填充物,名為 codpiece 的擋陰物。不過,比起要遮起來,其實 codpiece 更多用作突顯男性雄偉的性徵。

及至 19 世紀初,男女會穿上名為 drawers 的內褲,同樣是開襠式沒有縫合,但及膝和較鬆身(閉襠的女性內褲 pantalettes 則到 19 世紀中後期才出現),如此方便當時穿著馬褲和多層襯裙的人。而因男裝流行長褲,因此亦出現一種長及腳踝的長內褲(long johns);女性的衣著則非常複雜,除了有多層的襯衣和襯裙,還有緊身的束胸衣。但在一戰期間,女性需要參與體力勞動,在工廠、礦場或農場工作,多層式衣著不再適合,所以會穿著鬆身的褲子或連身的工作服,令內衣褲再次轉變。女性的內褲變得與現今接近,而束胸也被淘汰,轉為有彈性而不會太大束縛的 girdle 內衣。

而新材質的出現令內褲開始變得更貼身、更展現身體的線條,如 1930 年橡膠紗線(rubber yarn)和 1938 年的合成纖維尼龍面世,內衣褲便逐漸演變成我們現今所穿著的樣子。

Fundawear 允許用家利用網絡,遠距離遙控內衣褲裡的震動器。 圖片來源:Wearable X

隨著科技進步,內衣褲已不單是衛生或遮羞的用途如此簡單。較有情趣的例如 Wearable-X,一家把潮流和科技相結合的公司,他們與安全套公司杜蕾斯合作,推出名為 Fundawear 的內衣。用家可以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遙控震動;英國的內衣品牌 Shreddies 則利用活性炭吸附法的技術,可以「過濾腸胃脹氣」,也就是令放屁無臭。各式各樣的內衣褲層出不窮,未來科技將會如何改變我們所穿的內衣褲,實在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