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李逸燊
一直以來,氣候變化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很遙遠的環境問題。全球升溫、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等等好像與我們毫無關係:事關氣候變化肆虐地球某某角落時,香港還是那麼平靜、生活還是那般尋常。不過,你真的以為氣候變化對你沒甚麼影響嗎?其實近年情況正日益惡化,香港升溫趨勢加劇,酷熱天氣日子飆升,我們的健康正面臨嚴峻的威脅。
自 19 世紀工業革命,人類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升溫,引發人為氣候變化。香港跟隨全球升溫趨勢,年平均溫度上升已超過 1.5°C,最近 10 年升溫更有加劇趨勢。根據天文台數據統計,21 世紀年平均酷熱天氣日數比平均數字多出一倍。天文台研究更顯示,考慮過多個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及香港城市化的效應之後,預料香港本世紀末氣溫上升的幅度介乎 3.0°C 至 6.8°C 之間 。你還覺得氣候變化離你很遠嗎?
酷熱天氣劇增,除了對普羅大眾的生活造成不便,例如出街「大汗疊細汗」之外,還會帶來健康危機,尤其是戶外工作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二小組,於 2014 年發佈「氣候變化影響、適應、弱點(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報告,其中主要作者、美國知名公共及環境專家 Kirk Smith 指,戶外工作者將會是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工種之一。隨著氣候持續惡化,溫度和濕度上升,戶外環境暑熱壓力將會上升,增加蚊子傳播疾病和過敏原的健康風險,多方面影響戶外工作者的健康。
回到香港,為了更了解氣候變化所導致的酷熱天氣如何影響香港清潔工人的健康,綠色和平與職工盟在 2018 年 5 至 7 月期間,聯合進行了「酷熱天氣對清潔工人的健康影響」研究。我們分別訪問 96 名清潔工人及實地調查 16 名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發現近 9 成受訪清潔工人同意,過去 5 年香港天氣愈來愈熱(88%);近兩成工人認為自己曾在工作期間中暑(18%);超過一半工人稱在酷熱天氣下工作時曾出現中暑症狀(55%)。
中暑或患上相關熱疾病的後果可大可小。如工人長時間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飲水量不足,有可能導致熱衰竭。熱衰竭的症狀包括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情形;雖然熱衰竭比中暑略輕微,但一樣不容忽視。如工人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身體未能散熱,體溫高於 38.5℃ 時,就有機會中暑。中暑的先兆是頭昏、耳鳴、胸悶、出汗、口渴、噁心等症狀,如未有即時改善環境、充分休息,情況可能惡化,體溫調節系統失靈,腦、腎、肺部等重要器官更可能受熱力破壞而衰竭,嚴重者可致命,或釀成腦中風、腎功能受損等後遺症。近年香港發生不少戶外工作者中暑的個案,例如今年 5 月 2 日赤鱲角一位地盤工人就在酷熱天氣下工作時暈倒昏迷,最終送院不治。
實地調查的結果更反映酷熱天氣對工人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環境暑熱壓力指數超標、飲水量卻遠低於國際標準。實地調查曾測量清潔工人在下午 1 至 4 時工作時的體溫、飲水量和天氣數據,並發現在酷熱天日數時,他們工作環境的暑熱壓力指數一般超過 28 點。多個國家的職業安全健康組織都有訂立暑熱壓力指數的限值,以供戶外活動和不同行業參考。一般來說,暑熱壓力指數在 28 點左右便需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而當暑熱壓力指數達到 31 點或以上時,便會帶來較嚴重的健康影響。調查更發現,參與實地調查的工人在酷熱天氣工作期間每小時的平均飲水量僅為 277 毫升,近 97% 工人沒有達到建議飲水量,遠低於國際標準化組織建議的 750 毫升。如工人長時間飲水不足,將增加他們脫水、患熱衰竭、中暑等熱疾病的風險。
由此可見,研究結果明顯反映氣候變化不只是個環境問題,更與我們有切身關係。氣候變化導致的酷熱天氣會增加戶外工作者的健康風險,長遠影響每一個香港人。所以,我們除了應該實踐低碳生活,紓緩氣候變化的影響之外、亦應該提升香港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評估並減低酷熱天氣對我們帶來的健康影響。地球已明確發出警號,改變刻不容緩,我們是否仍坐在井底,待被酷熱「煮熟」仍不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