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力衰退,首都倫敦正淪為罪惡城。文翠珊相位不穩,脫歐諸事不順。
一家之命在宗長,一國之運看首都。英國的問題,是女皇年老,宗室體統欲傾;首相疲弱,政府路線不明;倫敦市長是個吹水型的小奧巴馬,治安不彰。
今年上半年,倫敦持小刀傷人的暴力案件接近 1,300 宗。青少年身懷利刀搶劫偷竊或在酒吧醉酒生事,三言不合即刀刺傷人奪命。
全國有 73,000 名年齡在 25 歲以下的青少年,承認他們加入了童黨、匪幫或黑社會。單倫敦全市有 250 個童黨或少年匪幫,不斷招募「新血」。英國第 5 電視台拍了紀錄片「黑幫錄(Gangland)」探討危機。
民憤第一矛頭,當然指向巴基斯坦少數族裔市長簡世德。
簡世德身任倫敦市長期間,罪案直線上升,但他似乎只對抗議杜林普來訪的政治正確更有興趣,批准一個巨嬰型的杜林普汽球飄在倫敦上空。
簡世德身任市長而無能,遭到前市長兼外相約翰遜抨擊。約翰遜正密謀上位,等待文翠珊勢弱時在黨內發動事變,進入首相府。倫敦市長即成為英國政治紛爭其中環節。
簡世德出身邊緣基層,父親是巴士司機。他的上位曾一度被歡呼為多元文化的勝利。但這位新任市長卻交不出政績,簡世德對付罪惡無能,只能推行一些如限制汽車時速 20 哩之類的措施,被指為嚴重失職。
但簡世德辯護:不是他不想做好,而是倫敦市長權力有限,經費不足。倫敦雖然是中央政府機關所在地,但市長的權力並不觸及教育和移民。市長只能做城市清潔、規劃等修補瑣碎之事,連建多少房屋也沒有權力實踐。
倫敦青少年罪案橫行,卻是多年左翼政策種下的惡果。首先太多法例保障所謂「少年兒童權益」,父母不准體罰,學校教師也必須「尊重學生感受」和權利。
加上手機遊戲橫行,整個倫敦的下一代由少數族裔到基層白人家庭,父母不想在家對著問題兒童,與社會主流和英國文化傳統分崩離析。
倫敦是個金融服費消費城市,早已沒有工廠,英國又沒有強行徵兵制,被電子遊戲手機和大愛人權政策寵壞的一代,缺乏家教,流離街頭,在網上可以購買尖刀,於是人身一把,認為是有型生活的身份象徵。
倫敦的罪案,雖然限制槍械,卻漸與紐約花開兩朵,各表春色。紐約是槍擊案潛藏危機,但紐約警察卻可以暴易暴,美軍也加入巡邏。
倫敦的警察仍然沿襲 5、60 年代的君子斯文形象,而且約翰遜任內削減預算,今日倫敦警察數量不足 3 萬,跌至最低紀錄。
倫敦的罪案問題是「全球化」危機的一大環節,因為倫敦是全球第一國際城市。青少年罪案滋生暴增,也是貧富懸殊的一部分。自由放縱的結果,是金融城內的基金經理繼續領取花紅,夜夜笙歌,雖然高科技界的青年才俊,繼續在實驗室努力研發最新創意,但未能擠上全球化金字塔此一頂層高樓的,卻是大多數。他們以口袋收藏的尖刀成為標記,壯大為「全球化」之下一個新生代暴力黨。
「倫敦病」即英國病症狀之一,也是全球病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