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美國總統改變中國「說謊文化」?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進入深化階段,杜林普將中國貨關稅總值加碼至 5,000 億。五千億只是一個心戰的數字,因為中國輸入美國每年貨物總值不足 1,500 億

杜林普只是宣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衛國反擊戰,信心堅定,絕不動搖,因此一向嘴部堅硬不認輸的中方,用上了罕有的「震驚」來形容。

中國如何反擊?許多中國專家都認為手上無牌可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北京的論壇公開警告:中國電子高科技伺服器,需用的「高階晶片」,原來九成半需由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入口。如此「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慘遭美國總統脅迫至終於講真話,在大陸官場,實屬非常罕見。

其實,政治和軍事,若一個靠謊言,另一個靠黑箱,還可以虛張聲勢,但經濟貿易數字卻相對最為透明,沒有得吹噓炒作。

譬如中國每年印鈔量軍費支出可以保持黑箱,但貿易出入口,對於美國歐盟各行業,每年都有一張貨物數據清單。愈透明的戰場,美國在那裡開打,勝算愈高。政治和軍事的後台操作,卻要靠前台的經濟貿易帶來的利益實力支持,因此杜林普政府心中有數。三管齊下,明打經濟貿易,暗則派美國戰艦通過台灣海峽,聲稱中國將南中國海「克里米亞化」,這就是對中國加強軍事的封堵。

中國各行業都要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經濟向來有「三頭馬車」之說:出口、基建、內需。

出口已經被美國「見血封喉」,基建則早就遇到產能過剩、地方政府貪腐失控,捉貪反腐導致怠政而處處停滯的局面。

至於內需,「淘寶」與支付寶等盛行,中國民間的熱錢套在房產和股市,加上醫療福利落後,中國人只能以存款防避病老。「雙寶」消費網絡化,只會將中國民間的所謂消費力,推向廉價的低端。

網絡消費愈紅,購買力其實愈低。換言之「三頭馬車」出現全線停滯甚或崩潰的跡象。這一切美國看在眼裡,中方自然也心知肚明。

「三頭馬車」既然全線失利,中國最高當局只能改口,鼓勵「科技創新」,希望能迎頭趕上。

可惜病急亂投醫,中國現在才想起所謂一國兩制之下相對自由開放一點的香港,即贊成香港的林鄭月娥以香港「科技創新研發」為「龍頭」。

但香港自開埠以來,歷史基因決定,早年為出入口的抽佣港,近年是一個地產股票的金融炒港,一時之間又何來「科技創作」?香港的「大埔科學園」,僅聊備一格,絕不可能成為中國「科技創作時代」的耶路撒冷伯利恆。

香港特區政府官僚治港,根本不懂何謂「創新」,與科技兩字,坐擁億萬基金,也是瞎子摸象,意識、眼界、判斷力,完全絕緣。

若有起碼的「創新」思維,特區政府的前線官僚就不會將村上春樹的小說列為「淫褻」不雅物品,在公共圖書館禁制

香港若能從事所謂科技創新,董建華十多年前提倡的「科技港」口號,早就實現了,又何必蹉跎到今日?

香港無力履行此一偉大使命,難道要靠中國?這就觸及最有趣的問題核心:人類五百年歷史,自文藝復興以來,一切工業科技和思想的創新,只來自西方的民間,不可能來自政府。達文西、牛頓、瓦特、愛因斯坦、喬布斯、蓋茨,都不是英國保守黨或美國共和黨政府「打造」出來的創新英雄,而是在書房裡妙想天開,或閒來在蘋果樹下獨坐冥思產生的個人獨立天才。

創造力為人類帶來巨變。在一個大至思想路線、小至電視綜藝節目,文件語言用詞,萬事都加強審查的國家,絕不可能出現「創新」兩字。即使有科技的所謂進步,美國杜林普政府公然踢爆:只靠抄襲和偷竊。

由中國公司推出的家庭用機械人 iPal。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前中國最新的經濟路線是提高國企質素,不再倚賴市場動力的「供給側」。政府本來只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企業增加投資。企業資本,得以暢心投資,就是民間創新動力的最佳來源。但沒有自由,則任何民間企業難以正常發展,資金也無法培養創新人材。

不需要「創新」的所有市場領域,例如鋼材、水泥生產等都已飽和。各行業都產能過剩,只有創作想像力愈來愈枯竭。

這樣的形勢又如何與美國人鬥?剩下來的只能靠激勵民族情緒,例如呼籲人民要「共渡國難」、表現「民族風骨」。

但風骨和愛國激情,不可以當飯吃,正如中國當局幾十年來強調:西方的民主理論不能當飯吃。

愛國激情無法當飯吃,民主理論也無法當飯吃,那麼在美國貿易衛國戰爭的大軍壓境之下,中國人又能吃甚麼?這是一個百萬富翁加諾貝爾獎的終極問題,不知何人可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