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Norish:北歐社創(一)—— 瑞典長幼共居

A+A-

文:Ernest @ Live Norish

「跨代共居」(Intergenerational Cohousing)是指青年與長者共用居住空間和設施,為歐美社會創新研究以緩解青年住屋問題的對策之一。社會各界近年開始研究在香港推行「跨代共居」的可能性,以達到政府所提倡的「長幼共融」社會發展方向。就此,支持「跨代共居」的有行會成員林正財醫生以及不少泛民與建制的論政團體。

以荷蘭「跨代共居」的老人院為參考,透過青年人陪伴長者照顧時數代替租金,一方面替青年人省下金錢,另一方面讓青年紓解老人院長期欠缺人手的壓力。在美國更有學生開發應用程式 Nesterly 幫助獨居長者業主尋找合適的年青租客。除了共同生活,青年人更可協助長者完成家務,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生活更為便利,有所照顧。

瑞典知名的社創家 Niklas Adalberth 早年推出一個網站計劃 Ett tak två generationer(英譯:One roof, two generations),輕鬆地示範了瑞典社會如何實踐長幼共居。透過網站登記付費成為會員後,便可根據地區、喜好、身體健康狀況和業主或租戶配對。計劃截至去年成功撮合 6 對青年租客和獨居長者屋主,亦得到瑞典政府創新部門 Vinnova 及瑞典房屋協會投資,不少地區的長者街坊組織亦成為該計劃的協作夥伴。除了會員費,計劃亦會收取每月租金的 5% 為介紹費,以支援計劃的可持續發展。

美國有學生開發應用程式 Nesterly 幫助獨居長者業主尋找合適的年青租客。 圖片來源:Nesterly/Facebook

「跨代共居」概念在瑞典創新界別反應不俗,主因有二:

一、青年住屋問題

近年升幅趨向癲狂的瑞典樓市,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 600 呎的單位已升到 900 多萬港元。瑞典青年和不少港青一樣面對置業無望的困境,怨聲載道。李嘉誠有份投資的瑞典巨企 Spotify 更公開批評指,若政府未能解決樓價高企以致年青人才難求的問題,他們便有機會把業務移離瑞典。

二、獨居長者照護問題

瑞典有全球「最孤獨」的人口,全國 430 萬家庭有超過四成近 170 萬是獨居戶。獨居戶的數目在瑞典國家統計數字上亦將不斷增長。緊隨瑞典這孤獨老人大國的有日本,那裡有近 3 萬名獨居老人因脫離社會網絡支援而「孤獨死」。

圖片來源:Ett tak två generationer/ Facebook

Ett tak två generationer 同時獲得瑞典社創培育中心 Norrsken House 支持,因為這種房屋創新的例子對於旅居瑞典的外國人實在難得。筆者旅居瑞典時體會到尋找租盤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瑞典租屋奇缺,很多租盤都是只有幾個月租期,往往是業主出遠門數個月才出現了幾個月的空檔。瑞典的物業權是歸社區協會所有的,而業主是跟協會買房屋的居住權而非物業擁有權。若業主想出租單位,他必須獲得協會同意,而協會也規定業主最多只能一次出租單位兩年,時間一到就必須自己回來居住個數個月才可以再次出租給別人。因此計劃亦吸引不少外國人加入。當中成功配對的便有法國留學生和獨居長者共居,使計劃除了長幼共融更有文化共融的意義。

香港面臨人口老化,獨居老人愈來愈多。有自置物業的獨居長者因與社會失聯而孤獨終老。在 2017 年,單在葵盛邨便有 3 名獨居長者失救身亡或在遺體發臭後才被發現。其實早在 2013 年,房協計劃「樂融軒」便已首先推出於 60 伙長者住宅,而屋苑其他單位優先租給那些長者的子女居住,以方便互相照顧,免去共同生活帶來的不便,是「長幼共居」的示範。

全球高齡化的社會趨向令安老服務供不應求。推動樂齡科技、加強青年及社區對安老照顧服務等投入皆為全球未來發展趨勢。「跨代共居」這類創新長幼共融社創模式相信將會陸續登場!

作者簡介

安尼斯,喜歡冒充 ABC,深信香港以外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大學畢業後,在烏克蘭打過工,住過北歐瑞典,在越南創過業,在香港建立一家小小的社企,用 IT 幫 SEN 學生學得更開心,從文字慢慢地發現自己思想價值的改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Live Norish於2013年由陳若谷創辦,跟一眾博客以文字相片描述北歐的美好風光。一個網頁,一個世界;希望大家可以在Live Norish中領略到世界另一端的生活態度。

http://www.live-nor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