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冒險」逼出來的維京競爭力

A+A-
冰島在世界盃一戰,再次刷新世人對冰島的認知。 圖片來源:路透社

隨著冰島這個僅 33 萬人口、破產過又重新再起的小國,在世界盃足球賽踢出驚喜,北歐民族的強韌特性又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作為充滿傳奇色彩的維京後裔,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等北歐五國在世界經濟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的祖先是了不起的水手,身處冰天雪地物資缺乏的嚴苛環境,卻能發展出先進的造船技術與高超的航行技巧,早在公元 9 世紀,就能克服惡劣的海洋,一路往東到達今日的俄羅斯、土耳其,甚至遠到巴格達,並航行到冰島、格陵蘭與加拿大。

維京(Viking)一詞,正有「冒險」之意。對北歐民族來說,離開舒適的爐邊與家鄉,前往未知的挑戰,正是文化 DNA 一部分。時至今日,這樣的 DNA 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透過制度與教育去體現。

以挪威來說,在 20 世紀初還是個貧困的國家。自然資源稀少,都是森林、瀑布和漁獲,只有 3% 國土適合種植糧食。挪威國內市場很小,主要經濟來自出口木材及漁獲等自然資源。大部分挪威人生活窮困,小農靠著捕魚和伐木,補貼微薄收入;工人在危險條件下長時間工作,工資稀薄且毫無保障。

維京人曾憑著優秀的航海技術縱橫大海。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過,僅僅 70 年之後,挪威已經幾近零失業,遏止貧窮,建立有效率又現代化的公共建設,並提供全體公民優良的醫療服務系統退休保障免費教育。如此發展當然要歸功於 1969 年發現石油,但收入大增成為「暴發戶」後,如何投資才是智慧的關鍵,其中對於高等教育的投入,顯然是該國能在短時間達到如此成就的關鍵。

早在 1960 年,這群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後裔,就傾力提供國民免費大學教育。這個概念與當年他們在設計遠航船隻上相當類似,即知識的經驗與傳承,結合群策群力的團隊精神。

與亞洲教育不同的是,北歐教育非常注重個人取向。比如一個挪威青少年,若他有興趣從事的工作不要求高等教育學歷,可以從優良的公立職業培訓課程中選擇。若在實作學徒制模式的學習效果較好,國家補助的課程可以幫他達成。即便想要往藝術類發展,或是追求在海上或工程方面的職業,還可以去免費的職業教育學校就讀。

在北歐,不僅大城市的學校教育水準高,郊區的素質也不落後。政府提供小城鎮補助改善整體設施,好讓人口與資源不過度集中。對務農維生的家庭,還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助,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這個政策能照顧到農民收入,同時能兼顧到國家的食品安全,完全不同於其他工業化國家只注重產業發展。

在挪威,你有失敗卻不會變成 loser 的自由。政府提供免費就業諮詢、教育和職業訓練資源給想要換工作的人,同時透過醫療計劃以及全體適用的公共年金鼓勵創業精神。

根據聯合國 2015 年的國際快樂指數,丹麥、冰島、挪威、瑞士列頭四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各國人民的生活滿意度,挪威、丹麥、芬蘭、冰島、瑞典都在頭十名之內。

然而,雖然有了這些保障與支援,北歐人對冒險的渴望從未消失,甚至,因為有這樣自由公平的經濟制度,讓他們能夠更無後顧之憂的向外拓展。今日的維京民族,不再只是征服怒海的勇夫,更是先進制度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