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神」感召,不過是大腦作用?

A+A-

在這個凡塵俗世裡,某些人似乎特別容易受靈性感召,譬如得到上帝支持參選、得到耶穌允許在法庭拍照。但大家不要因此自愧不如,有科學家為我們帶來福音,研究發現靈性感應是由特定大腦機制所產生,即使沒有宗教作為中介,我們凡夫俗子亦有條件享受美滿的靈性生活。

研究由美國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負責,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 Cerebral Cortex。研究對處於靈性狀態的人類大腦進行掃瞄,結果發現靈性經驗的神經生物學原理:當我們感受到超然自我的靈性聯繫時,不論是與上帝交流,還是與自然萬物有感通,大腦的特定區域便會顯得特別活躍。

有別於一般文化宗教層面,這項研究認為靈性有認知科學基礎,相信有助改善精神健康及相關治療。參與研究的耶魯大學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教授 Marc Potenza 指出:「靈性經驗有益身心,可以對人類生活帶來深遠影響。了解靈性經驗的神經學基礎,有助我們理解靈性在精神健康及成癮疾病康復過程中的角色。」

過去的研究曾檢驗佛教僧侶或天主教修女的大腦活動。今次研究的特別之處在於,受驗對象是有不同宗教背景和靈性經驗的人士,他們的靈性觀念各有不同:「過去研究探討特定大腦活動與靈性的關係,但沒有直接研究靈性經驗本身,尤其當現代社會對靈性的定義愈來愈廣泛,甚至獨立於宗教而存在。」

研究對象有 27 名成人,基於他們的經驗迥然不同,因此科學家不能就何謂「靈性經驗」定下統一標準,只能夠因應研究對象的個別經驗而定。

結果顯示,在所有超然自我的靈性體驗下,負責處理感受、空間定位和語言的大腦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都出現相類似的活動模式,相信能左右人的注意力等。換句話說,無論是與形而上的神,還是與自然萬物產生靈性連繫,大腦反應其實相同。

報告解釋,在神經生物學的層面上,靈性感應與精神鬆弛的狀態有明顯分別:「我們觀察發現,相對於普通的鬆弛狀態,靈性狀態會降低左側下部頂葉皮質(left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活動,意味著在靈性狀態下,這個大腦部位在處理感知及自我與他者表徵(self-other representations)上,起著重要作用。」

這個結果或能解釋,為何靈性感應的過程,能夠減少甚至消弭自我與他者的隔膜。雖然分隔自我與他者,對自我保護和應對現實相當緊要,但消弭與他人的隔膜同樣是可貴的體驗。在精神健康方面,報告指靈性經驗可以改變個人的感知方式,充當壓力緩衝。

科學家亦強調,人類對意義有永恆和普世追求,相信培育靈性將有助增強人類的智力,並且可以過著更豐盛的情感生活,擁有更開寬的胸襟。研究人員期望,未來可以把研究對象擴展至所有年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