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一帶一路】日本佈陣印度洋

A+A-
去年安倍晉三與印度總理莫迪參與印度高速鐵路的動工儀式。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政府高官和主流傳媒齊齊吹捧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另一邊廂,卻常忽略日本在交疊的印度洋沿海大舉投資基建,以「優質」和「自由開放」的品牌口號,試圖以另一套地區秩序抗衡。有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一帶一路」計劃有違自由開放理念,而日本的方案正好為國際提供替代選擇。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國家安全學院高級研究員 David Brewster 撰文指出,日本在 2015 年宣佈「優質基建夥伴計劃(Partnership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涉及未來 5 年在亞洲投資 1,100 億美元基建。計劃金額到 2016 年增至 2,000 億美元,投資範圍擴展全球,包括非洲及南太平洋等地。

從 2016 年至今,日本資助的港口及其他基建計劃,可見其在印度洋地區的活躍程度:

  • 莫桑比克納卡拉(Nacala):港口建設(3.2 億美元)
  • 肯雅蒙巴薩(Mombasa):港口及相關基建(3 億美元)
  • 馬達加斯加圖阿馬西納(Toamasina):港口建設(4 億美元)
  • 印度孟買:跨港口大橋(22 億美元)
  • 孟加拉馬塔巴里(Matarbari):港口及發電廠(37 億美元)
  • 緬甸仰光:貨櫃碼頭(2 億美元)
  • 緬甸土瓦(Dawei):港口及經濟特區(8 億美元)

這系列的日本基建計劃,以加強太平洋和非洲聯繫為目標,屬於日本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一部分,文章形容這是對中國在印度洋經濟擴張的重要回應。

位於肯雅的蒙巴薩港口。 圖片來源:Kenya Ports Authority

美國分析師 Michael Green 曾經指出,日本與美國的國際戰略有根本分別:美國經常以零和思維思考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但日本卻認為非洲至西太平洋一帶的國家,同樣渴望投資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因此必須給予這些國家替代的發展方案。

文章分析指,國際社會經常憂慮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控制港口,並終有一日會將港口用於軍事上,但同樣要關注的,是中國在相關投資經常欠透明度、經濟不可持續和排他等問題。中國企業經常被指以單一供應商(sole-source)的基礎進行建設,並且獨霸理應共用的基建設施。部分計劃在經濟上不可持續,而相關國家又可能因非經濟項目欠下大筆債務

相對而言,日本的發展策略強調奉行七大工業國(G7)的「伊勢志摩原則(Ise-Shima Principles)」,包括安全、可靠與經濟復原力,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向當地轉讓技術知識、與東道國協商發展策略及經濟可行性,同時會確保透明和不排他的原則。

另外,印度已經多次向「一帶一路」說不,即使中國聲言印度缺席無阻計劃上馬,但印度作為地區經濟大國,公開杯葛仍勢將削弱「一帶一路」。相對而言,日本以印度為主要合作夥伴,視印度為印度洋的經濟中樞,這正好成為日本的另一項戰略優勢。

去年,日本與印度公佈「亞非經發展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計劃,以促進太平洋與非洲的聯繫。雖然印度財政資源有限,但仍可以擔當重要角色,譬如過去就運用在孟加拉的外交影響力,幫助日本投得馬塔巴里港口計劃。日本與印度亦在其他未來計劃有合作,包括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Trincomalee),以及伊朗港口查巴哈(Chabahar),但這個要視乎美國制裁伊朗的行動而定。

日本的策略明顯是與「一帶一路」競爭,但卻沒有完全排拒中國。文章認為雙方只要克服競爭,難保將來沒有合作可能,因為日本亦期望區內的其他發展計劃,將來能奉行其主張的發展原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便曾經聲言,期望「一帶一路」能夠融入「共同的思考框架」,並且與「奉行自由公平原則的跨太平洋經濟區保持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