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 7 月大友克洋編導的動畫電影 Akira 於日本首映。今年迎接放映 30 周年。故事設定東京於 1988 年發生大爆炸,第 3 次世界大戰隨之開始,電影開幕之際已經是 2019 年。在廢墟上重建的新東京充滿混亂,年青的暴走族在世紀末的景像間穿梭,反政府組織、新興宗教與軍警衝突不斷。其中一樣最令人驚嘆的是,電影預言了 2020 年的奧運,雖然還未完工的場館在劇末決戰中被炸個稀巴爛。
Akira 的評論文章隨便 Google 都找得到,電影研究的學術著作也有一大堆。撇除理論與歷史分析,Akira 故事主線基本上是超能力大戰。暴走族少年鐵男意外覺醒了超能力,被軍方研究組織綁架,好友金田前往營救。然而鐵男濫用力量,導致失控,結果變成想救出他的金田、想阻止他的其他能力者,以及想殺死他的軍隊之間大亂鬥。劇情設定充滿了 60 年代學生運動的表象,東京破滅的設定也普遍被認為是二戰核爆的投射。
從歷史意義上來說,Akira 是日本近代動畫工業中最重要的作品,沒有之一。單單以當年投下的 11 億日元的預算來看,除了吉卜力外幾乎沒有動畫製作公司可以並肩(吉卜力 1989 年作品「魔女宅急便」的製作費為 8 億日元)。Akira 對往後十數年的動畫製作影響甚巨,帶起了日本 90 年代的動畫風潮,尤其在歐美獲得一致好評。這可以說是將日本動畫,由兒童、家庭為對象的影像商品,推上電影藝術的層面。
塚本晉也的邪典真人電影「鐵男」(1989)經常在分析文章中被相提並論,被視為 Akira 裡鐵男的轉化。上班族田口的肉身被金屬侵蝕,最終成為半人半鐵的怪物,要對世界報復。觀看這部電影時需要有一定心理準備,血腥暴力程度非 Akira 可比。但主角肉體變化的畫面只可說是精彩,陽具變成鑽頭的一幕,無論在電影評論,抑或是性別研究中也堪稱經典。
Akira 與「鐵男」最大的分別是:前者在廢墟中重生,金田對世界、人生,抑或到了另一個宇宙的鐵男仍充滿希望;後者是對當代社會的摧毀,身體突變的上班族對社會報復,某程度上是金融泡沫爆破後的絕望風景。
距離 Akira 的世界還有一年、奧運還有兩年,場館被超能力者破壞的未來或者不會發生,但分歧點過後的是希望還是絕望,恐怕大友克洋今時今日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