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uwarden、Ljouwert 還是 Liwwadden,一個荷蘭小鎮為何擁有 200 個名字?

A+A-
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荷蘭北部城市呂伐登出現過的拼音變體多達 225 個。

驟眼看以下這個字,Oldehoofsterkerkhof,不熟悉相關語系的人,或會以為是隨便敲鍵盤拼出來。事實此地當真存在,位於荷蘭北部菲士蘭省(Friesland)首府呂伐登(Leeuwarden),是市政府大樓外一個歷史悠久的廣場。一座建於 16 世紀但尚未峻工、斜過比薩斜塔的 De Oldehove 塔樓便座落於此。不過,比起 Oldehoofsterkerkhof 廣場,呂伐登這個約 12 萬人口的城市,其名字更耐人尋味。

儘管呂伐登今日的統一荷蘭語串法是 Leeuwarden,但該地區為菲士蘭語和荷蘭語通用的雙語省份,而菲士蘭語的串法就是 Ljouwert。呂伐登本身聚集了總共 128 個民族,出現多元語言的拼音變體並不出奇。歷史上呂伐登是著名的「百名之城(City of 100 Names)」,自 11 世紀到 19 世紀,它就先後擁有過 LjouwertLiwwaddenLeewaddenLuwtLeaward 以至 Leoardia 等官方名字。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百名之城」這個綽號其實並不足以形容呂伐登,因為呂伐登被舉證出現過的拼音變體,甚至多達 225 個。

這個位於荷蘭北部的城市,到底有何奇特身世,會出現百多個民族以及曾被賦予二百多個名字呢?背後所牽扯的數百年歷史和文化因素,或許,就是呂伐登被選為本年度「歐洲文化都市(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原因。

呂伐登位於 Oldehoofsterkerkhof 廣場的斜塔 De Oldehove。

「首先,要考慮它的地理位置。」BBC 專欄作者 Mike MacEacheran 提到:「菲士蘭省位於荷蘭偏遠的西北部地區,被潮灘、濕地和瓦登海(Wadden Sea)三面包圍。而在 19 世紀初拿破崙戰爭爆發期間,歐洲各國為了擊敗法國大軍便聚結於此,後來此地就成為如今荷蘭國土的一部分。」他言下之意,是菲士蘭省與荷蘭血緣不大,當地的純正荷蘭人不多,而時至今日,不少荷蘭人仍覺得菲士蘭省是他們本國以外的地區。

然,菲士蘭省亦是荷蘭目前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當地居民則包括自成一體的法蘭克人、荷蘭人、佛萊明人(Flemish),撒克遜人(Saxons)和華隆人(Wallonians)。不同文化和語言落地生根於此,當中最為明顯的改變,正正就是呂伐登的發音和拼寫。

Mike MacEacheran 特意走訪呂伐登,向當地歷史學家 Henk Oly 詢問呂伐登的名字演變過程,對方則表示,呂伐登擁有二百多個寫法,既不易理解也難以直接說明。據 Henk Oly 的解釋,呂伐登傳統上就有好幾個叫法,包括等同 Leeuwarden(荷蘭語)的 Ljouwerd(菲士蘭語),而當地人使用的兩種方言,會將呂伐登稱為 Leewwadden Liwwadden。更複雜的是,在呂伐登以外的菲士蘭省其他城市,又習慣稱之為 Luwt

與此同時,Henk Oly 又提到,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不少學者都會經常將這個名字以拉丁語拼寫成 Leovardia,增加了被後世視為正確串法的拼寫變體數量。「因為在 1804 年之前,並不存在一個官方的拼寫版本,每個人都用他們發音的方式去寫,或多或少有一點出入。你可以寫成 Ljouwerd 或者 Ljouwert,因為單未結尾的 d 聽起來跟 t 一樣。又譬如說,寫作 LyouwerdLjouwerd 或者 Liouwerd,發音方式也完全一樣。這些拼音變體加起來可以有近乎無限個組合。」

因此,更為困擾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的問題,是呂伐登的同音組合雖然有無限個,但過去幾百年間,有哪一個寫法獲得認可?是甚麼時候、出現在哪些文獻之中?如今得以證實曾經存在過的呂伐登拼音變體共有 225 個,而這都歸功於 19 世紀呂伐登的圖書館檔案管理員 Wopke Eekhoff。他在 1838 年接下這項工作,也是第一個處理這個難題的人,目標明確,盡可能地搜集一切關於呂伐登的歷史資料,證實它存在過多少個名字。

從 1039 年的 Livnvert,演變到 1846 年的 Luweden,呂伐登過去拼法極多,至今未有劃一準則。

正如「百名之城」的稱號,呂伐登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拼法改變甚多,而要將整理出的名字更替畫時間線,則更加複雜。比如說,從 1500 年到 1520 年,呂伐登的拼寫方法幾乎每兩年就改變一次。最終,Wopke Eekhoff 孜孜不倦地編寫出兩部長達 400 頁的城市史料,完整地紀錄了呂伐登是如何隨著時間,從 1039 年的 Livnvert,演變到 1846 年的 Luweden

到了 19 世紀末,荷蘭皇家科學院(Royal Dutch Academy of Science)和荷蘭皇家地理學會(Royal Dutch Society of Geography)根據現代拼字法,先後在 1864 年和 1884 年公佈了荷蘭地名拼字清單,各城市的名字才有了較為劃一和可靠的拼法。

呂伐登的「百名之城」流變得以告終,但哪一個才是正統寫法,則仍然有爭議。Henk Oly 坦言:「直到今日,很多荷蘭的城鎮和鄉村名字仍未擁有官方標準寫法。雖然自 20 世紀起,我們都習慣用  Leeuwarden(荷蘭語)去寫呂伐登,但並沒有準則,與此同時,菲士蘭省政府則仍然堅持 Ljouwert(菲士蘭語)才是官方寫法。」

拼法的多變,偶然也為這個菲士蘭小城市帶來一些美麗的誤會。當地導遊 Christina Volker Mike MacEacheran 解釋:「『Leeu』的源頭其實是『Leeuw』,菲士蘭語意思即是『無風』,而『Warden』,指的就是小山丘。這個城市最初建於三座居住用的人造高地之上,保護居民免受海浪吹襲,本意是指一個安全地帶。」

她又說:「但如今大多數人都以為『Leeu』指的是獅子(因為 Leeu 在南非語系解作獅子,而呂伐登的城徽亦是獅子),因而覺得呂伐登就是『獅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