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頂級牛肉,自然是人間美味。但要生產牛肉,就難免危害地球。研究指出,肉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源頭,生產過程也耗費大量的水和土地。有些人因而棄肉,更多人卻捨不得。其實要令環境與美食共存,並非不可能的事。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s「種出」的牛肉,百分百純植物製造,卻有真肉的色香味,連廚師亦說難辨真偽。如此神奇的漢堡扒,現在更可於香港吃到。
Impossible Foods 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 Patrick O. Brown 於 2011 年成立,得到維港投資及比爾‧蓋茨等成為主要投資者。該公司致力以植物製成仿肉類和奶類產品,提供美味而營養豐富的食物,並減低製造過程對大自然的損害,以求達至碳足跡最小化,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及維護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和改良,終於造出 100% 純植物製造的漢堡扒 Impossible Burger。
這款「不可能漢堡」的主要材料包括水、織紋小麥蛋白、椰子油、馬鈴薯蛋白,還有存在於植物的「黄豆血红蛋白」。當中的血紅素(Heme),在所有生物都能找到,但在動物組織的數量尤多。科學家認為,這是肉有「肉味」的原因。於是無肉的 Impossible Burger 在味道、香味和口感上,都能與傳統漢堡媲美,但相比一般的牛肉漢堡,其製造過程能減少 75% 耗水量、87% 溫室氣體排放量及 95% 土地使用量。
2016 年,Impossible Burger 首次於紐約名廚 David Chang 的餐廳 Momofuku Nishi 登場後,到現時已打入美國逾 1,400 間大小食肆,包括連鎖快餐店 White Castle,以及「料理鐵人」Michael Symon 的一系列知名漢堡店。不過 Impossible Foods 的目標,是要滿足全球的肉類需求,同時減少對環境及牲畜的傷害,所以今年開始走出美國進軍國際,香港則是以 Impossible Burger 為主打的首個海外市場。
日前 Impossible Foods 國際業務高級副總裁 Nick Halla 來港宣傳,他指出:「亞洲佔全球肉食消耗量的 44%,至今還在急速增長。而我們認為,要拓展亞洲市場,香港必屬首選,因為這裡有最多餐廳以及一流廚師。」他還表示,Impossible Burger 的仿真度極高,在與肉食人士進行的盲測中,全都相信它是來自牛隻,有近半數甚至表示,它比我們現時所吃的牛肉更為可取。
Little Bao 及 Happy Paradise 這兩間特色餐廳,屬於首批提供 Impossible Burger 的香港食肆。兩店的創辦人兼行政總廚 May Chow 憶述,1 年前初次試煮這款仿牛肉,感覺十分驚喜。「我把它當作一般的免治牛肉,搓成肉塊加上調味便拿去煎。」她表示:「其他廚師看著我弄,甚至後來把『肉』吃進肚裡,也不知道那並非真的牛肉。就連不食菜的同事也有吃。」
作為廚師,May Chow 喜歡 Impossible Burger 比素肉更像肉。「很多素食食品,無論怎去烹調,都只有一種質感,亦沒有由生煮成熟的過程。但 Impossible Burger 就能做到半熟或全熟效果。既有所謂『出血』的感覺,也有肉的鮮味。」她又指港人近年著重健康,想要多吃蔬菜或來個「無肉星期一」,Impossible Burger 這種有肉味但無真肉的植物製漢堡扒,正為這類食客提供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