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車發源地也禁柴油了?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隨著德國聯邦最高行政法院於二月裁定,各市有權禁止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柴油車於市內行走,以改善氮氧化物排放對空氣質素做成的破壞,漢堡市率先頒佈局部性的柴油禁令。德國地球之友漢堡市領導人指:「在這個柴油國度裡,禁令是象徵性的一大步。」然而,對汽車大國德國來說,禁止柴油車不啻是環保議題;倘若漢堡市成為全國各地的「楷模」,禁令將為國內汽車生產工業帶來深遠影響。

法庭下達判決前,環保人士於場抗議柴油車輛造成污染。 圖片來源:路透社

漢堡的禁令並不全面,僅於市內兩條主要街道實施,且新型、污染物排放量較低的柴油車可獲豁免。儘管如此,當地環保人士及部分政客仍充滿期盼,視之為城市邁向清新環境的突破。實際上,全國共 70 個城鎮的二氧化氮水平超出歐盟標準上限,漢堡即為其中之一。有份推動禁令的漢堡市能源與環境部負責人兼綠黨黨員 Jens Kerstan 認為,之所以推行禁令,全因其他減排努力均告失敗,即使萬般不願,亦要對柴油車下手:「如果毋須這樣做,我會很高興,但為了我們的公民健康,這是必要措施。」

官員的這番說話,頗有魚與熊掌的痛苦抉擇意味,全因柴油引擎正正是由德國工程師 Rudolf Diesel 於 19 世紀發明,並將德國汽車工業推向今天的驕人成就。如今禁令一出,其感覺堪比禁售啤酒、香腸。從 90 年代起,歐洲的汽車製造商便積極推動柴油而非汽油車,圖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後者低。政府更通過補貼燃料手段,助消費者轉用柴油。不過,人們忽略了二氧化碳之外,其他有害氣體的影響。柴油排放的二氧化氮及懸浮粒子,每年在歐盟內導致約 40 萬人過早死亡,單在德國,便佔當中的 7.5 萬。為了國民福祉,推行針對柴油車的措施似乎痛苦但必須。

縱然禁令出於良好意願,但近年來,柴油車銷售成績不彰,禁令無疑進一步威脅其銷售量,招致汽車生產商反對。截至 2015 年,德國的新車銷售中,柴油車共佔一半。但本年初,柴油車銷售比例已跌至 3 分之 1。2015 年大眾汽車涉及柴油車排放量造假事件後,柴油車的廢氣排放一直是各界關注所在。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 Bernhard Mattes 上月發表聲明,提出反對理據。聲明指,新一代柴油車的二氧化氮排放量,已顯著降低,而其相對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將是國家能否達成減排目標的關鍵。

德國工人正為柴油車加裝排放過濾器系統。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亦有舊款柴油車車主,與新例站在對立面。在漢堡駕駛的士的車主 Veli Fistikci 表示,他的「搵食車」屬較新型號的柴油車,按例可獲豁免,但自己的「私家車」則為舊款車,未能在兩條通往城市的主要大道上行駛。Fistikci 只好放售舊車,損失約 1,500 歐元。「沒人想要柴油車了。我也想買輛混合動力車,但太昂貴。」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在漢堡地區的負責人 Roland Heintze,認同禁令對柴油車車主十分不公平,並謂:「假如你是車主,你不會因此感到欣喜。」

由基民盟主政的聯邦政府,則對漢堡新例不表支持。現時,聯邦官員希望製造商為車主改裝汽車,以解決全國共 1,500 萬輛柴油車的排放問題。然則,上述方法或只是紙上談兵,總理默克爾表示,迫令車廠承擔數十億歐元的改裝成本並不公道。代表整個汽車工業的 Mattes 亦不認同改裝達致改善空氣的計策,因改裝需時最少兩至三年,未能快速改善空氣質素,研發新一代柴油引擎才是明智之舉。此外,亦有專家意見認為,擺脫燃氣動力車輛,轉而發展電動車才是長遠之道,因為類似漢堡的車輛禁令,實際上不過是將一處的空氣污染,轉移至其他地方,對於真正減排沒有太大幫助。德國汽車生產未來何去何從,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