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也要心理學家?

A+A-

有人穿時裝是災難,有人穿時裝卻是時尚,除了是個人品味問題,與心態不無關係。近年就出現時裝心理學家一職,結合時裝設計及心理學,了解穿衣者背後想法,以及所牽涉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而提供意見,令穿衣者穿出自己一套,又不會惹來非議。

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IT)的品牌顧問兼治療師及講師 Dawnn Karen,去年 2 月出席時裝設計師 Marcel Ostertag 時裝表演時,身穿 5 吋窩釘高跟鞋、黑色連身衣加上斗篷,她說:「這披肩讓我感覺像女超人,正是想要這種一切在控制之內的感覺。」她自稱「時裝心理學家」,過去幾年在學術生涯和個人品牌上深耕細作,特別關注「服飾」與「取態」之間的關係,意即衣飾不只影響外表,更影響感覺。

Dawnn Karen 注重衣著亦有她的原因。 圖片來源:Dawnn Karen/Facebook

她到時裝表演,就是要了解時裝系列背後的心理因素。模特兒穿著一件柔滑的粉色襯衫走過時,Karen 指那是「增強情緒理論 (mood enhancement theory)」的例子:一件衣飾如何能夠放大正面情緒。當另一個模特兒以全銀衣飾走過。Karen 則說這套服裝展現出「重複衣飾情結(repetitious wardrobe complex)」,傾向以衣物作情緒慰藉。覺得她想得太多,還是言之有物,相信見仁見智。

這些理論或標籤,都不能在任何心理學教科書或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找到。所以她自己為「時裝心理學」下定義:「透過色彩、形象、風格和美感研究和治療人類行為,解決文化規範和敏感性問題。」消費者對時裝工業批判之聲日多,內容更傾向於時裝與身體形象或種族間的失衡。

「廣告和時裝業犯下許多大錯。」作為非裔美國人的 Karen 如是說。像是 H&M 在廣告內以黑人孩子來宣傳其「叢林最型猴子(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運動衫、Zara 印有疑似「Pepe the Frog」的外套 —— 這個於 2005 年誕生的原創角色,已被用作反猶太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仇恨代號,她說:「人們都在討論這一切,這就是為甚麼品牌的顧問團隊需要一位時裝心理學家。」Karen 現在 FIT 持續及專業教育學院教授時裝心理學,課程包括了講解衛衣風潮及納粹髮型。

重視心理的時裝學院

Karen 稱自己是「時裝心理學領域的先驅」,但此道並不孤單。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時裝與服裝研究系也提供了一門名為「服裝社會心理學」的課程。教授 Jaehee Jung 認為,這是服裝設計和時尚商品專業的要求之一。雖然普通時裝課已經教導學生如何根據人口趨勢去設計和營銷,但 Jung 的學生會進一步探索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她說:「我們談論對吸引力的看法和標準,了解這些想法從何而來,而我們如何用此來審視他人。」

倫敦時尚學院(The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提供了可能是這領域最全面的學術課程,2014 年推出了時尚應用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生課程,去年開始更可以主修時裝心理學。

高級客製化男裝品牌 Cattivo Ragazzo 聘請 Karen,為其新的電子商務平台客戶設計個性測試。品牌創始人 Dino Minichiello 說:「Dawnn 正在分析我們的客戶,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喜歡到處飛還是留守在家?華麗還是保守?」品牌需要了解顧客的個性,才能針對他的喜好對服裝作出調整。

時裝撫慰心靈

Karen 稱這項工作是「由內到外的形象指導」,她說:「很多時候我們打開衣櫃並會說:『我會穿這種顏色。』但我們卻不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她在品牌顧問及輔導業務中,評估客人穿衣的特性。事實上衣服既可以成為他們情感的支柱,也可以作為權力的反映。她的一位客戶是寡婦,在丈夫去世 2 年後仍繼續購買黑色服裝,Karen 說:「她沒有察覺這件事,我就想:『為甚麼你會意識不到呢?』」她了解到原因後,便能夠幫助這位客戶脫離悲痛。

早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研究院就讀時,Karen 已經開始探索心理學在時裝中的作用。受何事啟發?在研究院第一年,她被未婚夫毆打,「第二天,我在衣櫥前說:『我看起來必須要很好』,並穿上了精緻和時尚的衣物,戴著我製作的大羽毛耳環去上課,然後每天都用衣服來治療自己。」原來她本身已是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