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境界,更決定健康,最近研究再次表明人們的看法與健康大有關聯:如果做運動也要承受朋輩壓力,可能會比其他放寬心做運動的人更易英年早逝。
做運動對增加平均壽命多少有幫助,但新研究顯示對做運動的看法也會影響壽命長短。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 21 年來超過 6 萬名成年人的死亡率數據,用了數十種評估方法,分析各種有益參與者健康的因素,包括有多少人有做運動的習慣,而關鍵是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他們認為自己做了多少運動。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兩者實際的運動量相同,認為自己運動量比同齡較少的,相對那些自以為比其他人做更多運動的,更年輕就死亡。
自認較少運動 死亡率高 71%
來自史丹佛大學微觀組織行為學的研究作者博士候選生 Octavia Zahrt ,以她的個人經歷促成了這項研究。當她到位於加州的研究所時,發現身旁的人都穿著健身裝束,總似在往返做運動的路上。她仍住在倫敦時,認為自己是個健康的人 —— 經常騎單車,又去做運動。但與新認識的同齡人相比,她突然驚覺自己不夠健康。
她想知道感覺自己活力不夠,會否影響健康。在研究中,她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比同齡人活躍程度低的人,比起那些自認為運動次數多於他人的,死亡率高出 71%。
原因有可能是,當我們認為自己活力不夠充沛,便會感到壓力,而看到每個人都在做運動,或令自己更擔心,形成慢性壓力,可能會損害我們的健康。其次,動機也是一大問題,如果自己的形象是熱愛運動的話,那麼為了形象需要,可能會做更多運動,這說法獲 2015 年一項研究所支持:該研究證實,如果自認不及朋友健康,就可能會完全放棄做運動。
正面想法可增運動成效
另一種解釋是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所致。若持負面想法,會降低治療的生理效應,這些人事實上可能與朋友一樣有活力,自己卻意識不到。例如酒店房務員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鍛煉身體,每天走遍整間酒店,推著放滿毛巾的手推車,洗擦浴缸、吸塵、更換床單。但 200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他們並沒有把這些工作視作運動,同樣來自史丹福大學的 Alia Crum,將實際的運動量及其益處告知半數接受研究的房務員。4 星期後,這組房務員體重下降,血壓降低。原來當他們把工作視為做運動的機會,會對他們產生更多實際影響。
早在 2003 年亦有研究發現,對年齡的看法與健康的確相關。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一項研究專案「白廳二期研究(Whitehall II study)」中,其中為期 10 年的一部分,收集了逾 7,500 名公務員對何時才算中年結束、開始老年的想法。Hannah Kuper 和 Michael Marmot 教授在分析數據時發現,那些認為老年在 60 歲前開始的人,比認為 70 歲或以上才是年老的人,更易出現嚴重的心臟疾病。
這條簡單問題的答案能夠反映出個人健康狀況,研究對象回答老年從 60 歲開始,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身體差而感到衰老;或是認為自己時日無多,索性不再運動;又或他們對年老感到壓力和焦慮,因而影響健康。
雖然做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其中一個要素,但另一方面,倘若把目標定得太高,又會令人感到吃力,更甚是不知道這種感覺會否影響壽命之長短。所以,做運動這回事,最好還是不要有壓力,特別是朋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