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僅百呎不到的劏房,俗稱太空艙。然而,真正的太空艙,儘管跟劏房的實際尺寸差不多,每晚住宿費卻相差萬倍。在太空熱潮重臨的當下,有人蝸居斗室,卻有人不惜豪擲千萬,只為擔當人類先行者,感受宇宙奧秘。
相信這是不少另類富豪的喜訊,被譽為「第一間太空豪華酒店」的 Aurora Station,據建造商 Orion Span 預計,有望在 2021 年正式啟動,並最快在 2022 年接待首批遊客。或可以想像成一場置身宇宙的郵輪之旅。位於地球上空 200 英里的太空艙之內,遊客可以做甚麼事情?按官方描述,除了基本的無重力體驗、俯瞰外太空,還可以看到南、北極光,在太空種植食物然後帶回地球做手信,同時太空站提供高速無線網絡,遊客可以隨時更新動態以至開 Live。
此外,入住 Aurora Station,還可以無時無刻看到日出 —— 由於太空站以極高速度運行,在 12 日的旅程中,遊客總共可以欣賞到 384 次日出和日落。
Orion Span 的創辦人兼執行董事 Frank Bunger,曾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如今則打著創業家和初創科技主管之名,成為其中一個看上太空業務的先行者。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Frank Bunger 展示了自己的抱負:「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人接觸太空,因為這是人類文明最遠的邊界。」他認為,Orion Span 的主要客戶,將是那些對太空和天文學研究興致勃勃的人。
聽起來確有宏大的使命,但 Aurora Station 的住宿費同樣不等閒,並非每個天文發燒友都付得起。12 日的旅程,每位 950 萬美元(約 7,450 萬港元)起錶,平均每晚 79 萬美元(約 620 萬港元),申請者需要先付 8 萬美元按金。倘若成行,每趟旅程可搭載 4 位乘客,並由 2 名機組人員帶領。而太空艙的尺寸預計是 35 x 14 英尺,按 Frank Bunger 形容,大概就是一台 G550 私人噴射機的機艙大小。
儘管費用還是非一般人所能負擔,但跟過去遙不可及的太空旅行計劃相比,其實已極之划算。回想 2001 年,美國商人 Dennis Tito 參加了轟動一時的人類首次「太空旅行」,為期短短 8 日的無重力體驗,就花費了超過 2,000 萬美元(約 1.5 億港元)。
Dennis Tito 當年曾預估,在 10 至 20 年後,人類前往太空的成本可以大幅減低到他所花費的 5%,即一百萬美元。現實並沒有他所期待的那麼理想,但價格確實愈來愈低,私人公司籌建外太空酒店的想法亦逐漸普及。彭博社形容,像 Orion Span 所籌辦的「太空旅行」計劃如雨後春筍,反映過去 10 年間,這項商業活動已成風氣,並吸引到大批創業者。主要原因是成立初創企業的成本下降,而市場早就對投資太空業務感興趣,湧入大量資金。據諮詢公司 Bryce Space & Technology 的統計,自 2015 年來,拓展太空業務的初創公司總共吸引了 79 億美元(約 620 億港元)的資金。
如 Frank Bunger 所指,其中一個讓他們能夠將價格鎖定在每人一千萬美元以下的原因,是火箭升空的成本一直減少:「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另外一家初創的火箭發射公司出現,並嘗試用更低價、更快捷和更有效的方法進入太空。」
由 Elon Musk 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如今已能順利回收並預期重用火箭,令運送人造衛星和補給太空站物資的成本大大減省。這或意味著以可負擔費用進行商用太空旅程的世代,將於不日來臨。作為太空熱潮「火箭頭」的 SpaceX,預計會運送兩名遊客進行月球之旅,而更長遠的計劃,是將人類送往火星,「太空旅行」已不再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情節。
但當然,商用太空旅遊這個新領域,還未足以讓人類在外太空生活,最多只是讓他們在太空短暫停留兩星期。「太空旅行」目前仍然是富豪級別的奢侈消費。然而,大富豪為何情願捨棄豪宅府第,要把自己屈就在劏房般狹窄的太空艙裡?「我們提供的不是那種去海邊玩一玩的消遣娛樂,」Frank Bunger 強調,「太空旅行」的奢華之處在於一次成為太空人的體驗。
「你要知道,很多人都願意付錢感受一次這樣的星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