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的義勇軍團在 20 年前解散之後,香港再也沒有軍隊。但這是否代表我們能認為戰爭跟我們無關?可以很肯定的說,未來的人類還是有戰爭,而香港外面的海,南中國海一旦爆發戰爭,香港作為沿岸的重要港口,難免被捲入。
就算我們再不想和戰爭扯上關係都好,這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事情。當然很多人會說,我們沒槍沒炮,也沒受過軍事訓練,對戰爭應該沒有用,所以不會要我們去打仗吧?如果你以為戰爭只有拿槍炮的人才會參與,而平民是不應該和不會被捲入、不會參與也不能有貢獻的話,那麼,我建議你看看「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這電影,你會有不同的看法。
這電影看起來是戰爭電影,但貫穿這個故事的角色,卻不是將軍,甚至不是士兵,而是一艘船。不是戰艦,甚至不是軍艦,而是一艘非軍事用途的民間船。上面的船員像大部分香港人一樣,是無槍無炮的平民。
可是他們卻不是戰爭的觀眾,而是參與者,身為船員的他們和船都被國家徵用,前往戰區,擔任把前線的部隊撤退回去的任務。他們的船不是軍用,不等於不能提供軍隊需要的運輸能力,他們的人不是軍人,不等於敵軍的槍炮不會攻擊他們。
因為即使他們無槍無炮,他們的行為也會影響戰爭的結果,令英國走向勝利,令德國走向失敗。在需要運輸時,有槍有炮的士兵,只是無助待援的遇難者,不會比一艘民間船有用。而最終電影的奇跡,是經由這些民間力量而成功的。
這是一部有槍有炮,卻難以發揮甚麼作用的戰爭電影。
看完這電影之後,你不難想像,一旦發生戰爭,香港人沒槍沒炮,卻有能調動資金的銀行與金融,有能運輸物資的船,有能協助使用各種裝備和工具的人員,能在全球搜集情報,這些東西全都會變成戰爭的資源。
事實上,過去韓戰、越戰時,香港多少也協助過別人的後勤,有些上一輩甚至駕駛過運輸機,這件事並不會跟我們沒有關係,香港也是戰爭的參與者。
有個說法是,「外行的看裝備,內行的看後勤」,槍炮武器雖然吸引人,但這並不是戰爭力量的全部,運輸、物資與情報能力,才是維持戰爭力量的重要支柱。而經濟方面的事情,絕對是香港人熟悉和能夠發揮效用的。
這件事香港人也許並未意識到,但是在戰爭裡,大家都會看得到。就像這電影一樣,那些船會被徵召,就是因為有用,有用的人就會被捲入,不是你說自己小市民就可以置身事外的。再度發生戰爭時,香港人最終還是被徵用,或者是自願加入,而成為某支武裝力量的強力支援者。
當然,這也意味著,哪怕沒槍沒炮,但擁有經濟與後勤的力量,本身就意味著香港也是有投入戰爭的籌碼與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