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宜遠觀的油畫

A+A-
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
(下文含有劇透,請注意。)

事有巧合,「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跟「不得鳥小姐(Lady Bird)」年紀一樣。不是既生瑜何生亮,對我來說,其實高下立見。兩者皆是涉及主角名字的年輕人成長故事。似個心理測驗,較為自戀的,會比較喜歡「不得鳥小姐」;相反,多數會更加鍾情「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是看完「不得鳥小姐」感同身受的類型,看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則對於戲院傳來飲泣聲感到相當驚訝。換句話說,我自戀,自戀 —— 自然不理會身邊個個也好像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看到大受感動。

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Sayombhu Mukdeeprom/Sony Pictures。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故事發生於 1983 年的意大利,生活節奏緩慢。男主角是個 17 歲少年,遇上又靚仔又大隻,又日日唔著衫,只著條短褲便踩單車、游水的短暫到訪學者。換了是我見到,只會自卑,唔會同佢做朋友,但一片懵懂的少年心,未知戀愛為何物,搞不清究竟是性需要、是傾慕、是好奇、是心靈感應,還是真愛,總之神魂顛倒,即使主動邀請女朋友發生關係,還是覺得大哥哥更吸引,只好搞完少女搞猛男。然後,短暫到訪的限期轉眼便到,一對小情侶始終要分開。隔了一段時間後,電話響起,男朋友通知快將結婚了,失戀的少年難過得我見猶憐。電影就這樣完結。

你見我寫得又客觀又抽離,就知我有幾冷漠無情。同為愛情故事,「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是醜得來唯美,怪得來淒美,而且有很強烈的社會性;「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就真是純純正正旅遊節目般心曠神怡。除了景色,也在氣氛,男主角幸福到超級離地,除了不愁生活,還要成長於一個有品味的家庭,家人會開通到鼓勵自己隨意任性才不枉此生。有人形容電影拍得似一首詩,我會覺得似一幅油畫,不真實的,用來遠觀的。

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

老實說,去到結局,男主角對著鏡頭一鏡直落,顯現對失落了所謂愛情有幾痛苦,觀眾哭到斷氣,我只想到自己小朋友時,溝唔到女也一樣痛苦,但痛苦過後照樣吃兩碗燒肉飯,和覺得可口可樂很消暑。生活還是一樣過。所以,我會更加期待導演開拍續集,將小說中描述二人在 15 年後和 20 年後的相遇拍出來,或者對我來說才會產生更大共鳴。各位看完電影哭得死去活來的朋友,請繼續瘋狂喜愛,也不要怪我品味低劣,我也想自己感情豐富到,會愛人愛到要用自己的名字呼喚對方。可惜,我沒有這份浪漫,我只是自我中心到希望全世界圍著自己轉,難怪支持「不得鳥小姐」多多聲。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