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極短齊蔭、身穿標誌性黃衣、黑短褲的貼圖人物 ——「手機女孩(Mobile Girl)」MiM,大家即使沒有真正聽過她的名字,也總會在 Facebook 留言或 Messenger 見過她的貼圖,豎起手指公或是在地上踢腳耍賴,浮誇得來搞笑的畫風令她曝光率奇高。今年年宵,她將走出網絡,推出實體商品,而香港更是其第一次發售商品的地方,促成美事的,就是她的忠實 Fans。
MiM 的趣怪身世
MiM 來歷頗為神秘,不知道年齡,也沒有國籍,但原來她的誕生是出於一片苦心。創作出 MiM 的韓國公司 Funnyeve 負責人指,靈感來源是一次在餐廳吃晚餐時,環顧四周很多小孩在玩手機而不是吃飯,不少父母用手機作電子奶嘴令小孩靜下來,令他感到很不對勁,從而就想出了 MiM 這個角色,以表達家庭中因為手機成癮而缺乏溝通的趨勢。MiM 的設定是手機成癮的女孩,要是手機的電力只剩下 5%,就會感到焦慮無比。MiM 的孿生弟弟 YaM 則是個驚人的天才,年紀輕輕已經得到 8 個博士學位,性格有點自負,覺得自己無所不知,故意視 MiM 而不見,兩姊弟更經常吵個不停。
不過 YaM 有時也是個貼心的弟弟,會關心姐姐,更助她戒除手機癮。至於他們的父母親,則分別是熊貓及北極熊,創作者的幻想真的會嚇人一跳。
MiM 和 YaM 愈來愈受歡迎,與韓國本土的卡通角色在通訊軟件上愈來愈盛行有關。他認為在云云眾多卡通人物中,MiM 和 YaM 能成功,全因為其設定可引起「共鳴」,角色就像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人,但當你細心了解他們二人,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非常獨特而不凡的,而他亦希望透過手機女孩治癒人的悲傷。不過他也坦言創作 MiM 的系列,當初是要警世,不料她卻成為受歡迎的手機貼圖人物,頗為諷刺。但無論如何, MiM 的討喜還是吸引了很多韓國以外的支持者。
粉絲成實體商品推手
這次取得手機女孩香港授權的,正正是她的頭號支持者。早在 2013 年,Marcus 跟朋友用 Messenger 聊天互動時,就已經很喜歡用 MiM 的貼圖,覺得她的表情在當時的貼圖選擇中與別不同,極為諧趣,舉手投足予人率真的感覺,貼圖設定有都市現代感,總之看見她就覺得愉快,他當時已經想:「要是她有相關產品,我必定會買!」
可是數年來,Marcus 只見手機女孩 Facebook 專頁上有一些愈來愈精美的產品樣本,卻從不見實物。他在授權展與 Funnyeve 的負責人交流後,了解到 MiM 在香港仍未有授權,而推出產品一事也是無了期地處於計劃當中,就開始萌生自己為他推出產品的想法,遂向韓國公司提議具體計劃,更展示平日自己畫手機女孩的畫作,對方最後被他的誠意打動,同意授權他的公司生產產品。Marcus 笑言:「可以說我們是第一批為手機女孩做產品的人。以一個外行人角度去看,只要找到一些市場有潛質的東西拿授權,就可能做到想做的事。不過做手機女孩,我只是因為喜歡,所以想做,沒太多計算。」
Marcus 的第一個試點就是維園年宵,展期較短,相比起找一個固定舖位,要面對驚人的租金,成本較低,有助迅速提升知名度。因為涉及版權費用及設計成本,相比其他人如大學生籌備年宵成本自然較高,但考慮到手機女孩在港已有一定知名度,往後亦能把商品在網上發售,所以仍然值得一試。他說:「還是租金問題,在香港銷售產品未必需要到實體店,可先攻網上市場,再有機會就試試快閃店,跟其他品牌合作,或是主題 Café,進而眼光也不只是限於香港,希望可以到台灣、東南亞市場。」由於過往工作已認識不少設計師,Marcus 認為當下最該穩定的是貨物的生產來源,以確保產品質素。
現時他正努力建立品牌,產品方面,由他的團隊自行設計,韓國方會提供意見及修改。長遠來說,他希望設計師多繪畫一些關於手機女孩的有趣故事,令支持者更了解手機女孩,而畫風、插畫若能與香港有關,就可以更加本地化,令這位趣怪女子更廣為香港人所認識。
售賣點:維園年宵 166 號攤位
- MiM 浪漫 LED 小夜燈。
同場加映
說到本地化,今年荃灣沙咀道年宵將發售真本土的桌上遊戲「香港大事問答卡」,遊戲的主要是透過問答形式,了解香港本土大事以及地方、建築物的珍貴資料,共有 110 張卡,可供 2 至 4 人玩。
製作者師父東,見到往的年宵出現關於香港名人的遊戲,也希望可以親自製作與香港歷史有關的產品。卡牌的前期製作就花了 1 年多的時間,由他與朋友親自搜集資料,跟畫師商量把有畫面的事件繪成圖,再找來歷史老師作較對。他希望可以由這套卡牌作起步,「可以利用卡牌中的精美圖片製作成明信片,而一副卡牌往後也要推出更多卡才更耐玩,亦會推出中英文版本。我有這種使命感,想令更多人知道香港發生甚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