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Blanc,這位設計奪目植物牆的藝術家,登場的造型也是勁爆。一身綠色迷彩裝、綠色牛仔褲、綠色襪子、綠色皮鞋,頭髮染成綠色,這還不夠,左手大拇指留了超過 5 釐米的長指甲,竟然還是綠色的。這也讓他有了「綠先生」的外號,儘管他的姓氏「Blanc」在法文中是白色之意。
雖然打扮得像一株植物,Blanc 為人卻是熱情又隨和,一點架子都沒有。他對植物的狂熱鍾愛,更是單純到像一個小孩子。
當年台灣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邀請他訪台,原本得到的答案是「行程已經排到 3 年後了,無法前來!」但陳郁秀不死心,告訴 Blanc:「台灣是全世界林地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之一,你來,我帶你去看植物。」
結果不到一個禮拜,Blanc 就坐飛機繞過半個地球跑到台灣。
陳郁秀開車帶他到宜蘭最美的原始林地之一、棲蘭山上的鴛鴦湖自然保留區,車子才開到半山腰,Blanc 就大喊「停!」一群人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只見他拿著相機衝下車,趴在地上對著一株植物瘋狂拍了十多分鐘。「我們告訴他『上面有更好的』,他大喊:『這裡就很棒了!』。」 陳郁秀說。
陳郁秀特地買來鼎泰豐的小籠包招待,他沒吃幾口就說:「不要浪費時間吃飯了,我們去看植物吧!」;在烏來的山上過夜,他也哀求:「我不怕鬼,可不可以出去看植物?」
「看植物」成了 Blanc 在台灣時最常掛在嘴邊的句子,而台灣豐富的林相與生態確實沒讓他失望,三天兩夜的行程裡,他走訪了宜蘭、烏來、溪頭、惠蓀林場。超過 4,000 種植物,其中光是蕨類就高達 700 多種,遠超過他時常去考察的熱帶國家 —— 馬來西亞與泰國。
「我深受震撼!」Blanc 說:「沒想到這個面積只有法國 15 分之 1、又位於亞熱帶的小島,竟可以孕育出這麼驚人的植物生態。」
他的垂直花園有個特色,就是盡量用建築物當地原生植物。他認為,植物不僅要土生土長,還要「土用」,才會與自然有最深的連結。他也把每一個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年都會飛到世界各地,看看他所生育的 300 多座「孩子」長得如何。
Blanc 對植物熱愛到甚麼程度?他花了 30 年的時間,走入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深處,自己搭建樹屋,與植物近距離接觸,甚至想把自己變成一株植物!兩本創作詩集,書名就是「身為熱帶雨林中的植物(être plante à l’ombre des forêt tropicales)」,另一本是「深幸身為植物(Le Bonheur d’être plante)」。
Blanc 將自己比擬為一株小蜂鬥草(sonerila),在馬來西亞的雨林裡求存。在想像的植物世界裡,他體悟到深刻的人生哲學。「雨林法則看似和諧,實際上內藏許多挑戰與鬥爭。弱肉強食雖是自然現象,但最卑微的生命卻總能從柔弱中產生無比剛強的韌性,蕨類的生存就是如此,」他說。
出於欣賞,精通法文的陳郁秀親自為「綠先生」的詩作翻譯:
我生長所以我存在,不斷邁向新的目標就如同不斷冒出新的嫩芽,
不必擔憂老的會逝去,逝去是因為時間到了就逝去,
抑或是動物把他們吃了,但我的根仍存在,所以我再生長。
也許氣候的變化,也帶走我的嫩葉,不過不要介意,
因為對我而言,重要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的名字叫作 Sonerila(小蜂鬥草)。
我在馬來西亞的雨林中安靜的活著,不過一、兩個世紀前,人類把我帶到遙遠的歐洲,
不過我很罕有、很特別,尤其我生長在深山的岩石縫中,幾乎沒有人發現我的存在,
曾經有昆蟲飛過,大雨滴、大陣雨呼嘯而過,旱季打擊過我,
我仍每二、三個月長出一片新葉,繼續生存著。
我祈求我的好鄰居,很大很大的樹不要消失,粗野又強悍的野生植物不要擠我,使我呼吸困難,
我們應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相容過日子。
今天,下雨了,我就更美了!
我把競爭的煩惱留給許多動植物,尤其是人類,我永遠無法像他們一樣,我尊重自然安靜地活著,
別忘了,我的名字叫作 Sonerila……—— Patrick Blanc「深幸身為植物」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