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年尾,媒體開始刊登各類預測來年趨勢的文章,只要在搜尋器鍵入年份(例如「2018」)、「趨勢」,加上科技、設計、時裝等行業關鍵字,便立即看到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它們通常會產生一系列的關鍵詞,供業界在下一年使用。以科技界為例,過去的關鍵詞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都催生了大量的書籍、講座和課程。
撰寫趨勢文章的通常都是業界人士,他們是該領域的專家、貨真價實的 KOL。所謂的趨勢預測說穿了都是取材自去年的工作或明年的目標,故此幾可肯定會在下一年實現(但實現了,不一定會流行)。有趣的是,讀者們對這些文章的看法反應不一,有些人讀後不以為然,有些則會連連點頭,並在年中再次分享文章,大叫「老師又中!」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我們又應該怎樣看待這些文章?
就拿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這三個近年大熱的主題來說,它們確實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由於科技的規模、我們身處的地域、應用的行業等原因,我們往往要在多年以後才驚醒有些趨勢已和我們密不可分。
幾年前每家公司也說大數據,網民驚嘆 Google、Facebook 這些規模龐大、每天收集海量數據的企業,可以預測股市波動和哪個社區將會爆升流感。可是,對普通品牌而言最重要是改善盈利、增加人流,而早在大數據時代之前,這些品牌早已有足夠能力去收集可以改善營運的數據了。
另一個例子就是去年我們說人工智能快要崛起,但它是「軍用級」的大技術,一般零售商不用 AlphaGo 級數的人工智能去做產品推介,只需要簡單的 Chatbot 就可以完成任務:因此,雖然去年許多文章都說人工智能是大趨勢,而人工智能確實影響著各行各業,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直接觀察到人工智能的身影,也未算是流行。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已經是很多年的趨勢預測常客,科技新聞也常常報道各大的 VR 應用,可是在香港一直不太流行。2016 年初,美國六旗遊樂園推出 VR 過山車,那個時候香港很多人仍未分清 VR 和 AR 的分別。直到有品牌開始利用 VR Cardboard 推廣,報章也隨報送贈推廣自家的 VR 應用程式,加上最近海洋公園終於推出 VR 過山車,香港人慢慢對 VR 有認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會愈見愈多。不過,六旗遊樂園在 2017 年初已推出再新一點的混合實境過山車,在科技界更開始談論 VR 的退潮。
以上的例子不是說香港科技落後,而是要指出每個地方也有它的科技潮流和風格,例如 QR Code 在亞洲地區流行,但在外國仍然是不受歡迎的工具。我認為,在閱讀趨勢文章的時候,我們要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如果我們是好奇科技界在談論哪些關鍵字,那我們只需要速讀一下小標題,略略看一下不認識的應用例子;如果我們是業內人士,就應該思考或搜尋一下自己的專業如何應用這些新趨勢,又或者這些趨勢會否出師未捷身先死。
還記得去年大家除了談人工智能,也愛談 Chatbot,有人便提出 NoUI 將會是新趨勢,NoUI 的意思就是像 Chatbot 一樣沒有選單,盡量減少按鈕,畫面非常簡約,程式會從用戶對答快速方便地提供準確的資訊。有設計師利用這種「對話概念」更新了自己的網站。事隔一年,這類網站和應用沒有多了,反而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大力推動其 Chatbot 發展,就連很多小店使用的 Shopify 平台也因而推 Chatbot 功能,它們有選單,也有按鈕,換句話說,Chatbot 不再是大品牌、大預算的產品了,但 NoUI 沒有因為 Chatbot 而遍地開花,卻有如實驗失敗般銷聲匿跡。事實上,仍然有人認為對話概念長遠而言是必然的趨勢,也許 NoUI 概念在幾年後真的會捲土重來,但似乎不是未來一年會發生的事。這也許是趨勢文章最諷刺的地方:我們對太長遠的事情不感興趣,最重要是在下一年能夠速食地掌握先機,這才是利害。